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2年各地中考都出现了不少图表试题,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既考查了知识,又考查了能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们大体分五类。  相似文献   
2.
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主张研究自然必须进行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惯性定律和单摆的振动规律,还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研究并发现了木星的卫星和太阳的自转等.  相似文献   
3.
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遨游,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卫星有时受到太阳光的直射,温度很高,有时受到太阳光的斜射,温度很低.两种情况下温度波动的幅度高达一、二百摄氏度,这可比地球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大得多.很显然,如果不采取控制温度的措施,卫星里的电子仪器将被“冻坏”或者“热坏”,使卫星不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4.
巧寻肇事者     
一天,某汽车司机因违反交通规则,在十字路口处发生驾车撞人事故,事故发生后,汽车司机不但没有马上停车进行抢救,反而加大油门驾车逃逸,所幸的是在场的三位中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了肇事汽车的牌号(一个四位数)的一些特征: 第一个人记得车牌号码的前两位数字相同; 第二个人记得车牌号码的后两位数字也相同;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复习课上,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一个问题:眼睛能不能看见虚像? 甲同学说:“眼睛能看见虚像,要不我们怎么能看见自己在平面镜里的像呢?”旁边不少同学点头称是.这时,不服气的乙同学走过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们说眼睛能看见虚像,那么请你们把课本移到眼睛前5cm之内(眼睛焦点之内),这时不是也成虚像吗?你们试试看,眼睛能看见这个虚像吗?”这一下把大家问住了.那么,我们的眼睛究竟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活在大气海洋的“洋底”,象深海动物适应海水压强一样,我们已经适应了大气压强.人类离不开大气压强,并且依靠大气压生存.下面介绍几个具体实例。1.呼吸与大气压我们在吸气时,胸腔和腹腔间的横膈肌肉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强变小,于是外界空气就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吸入体内.呼气时,情况正好相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强变大,由于比外界大气压高,气体就被呼出体外.可以说,没有大气压我们连最基本的呼吸都不能进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中考突出了用物理图象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初中物理图象类型虽不复杂 ,但学生对图象的认识是分散的、不完整的 ,需要通过专题教学 ,使学生上升到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知水平 ,从而搞好初中物理总复习 .一、物理图象的共性1 .横、纵坐标轴认识图象时 ,首先要从横、纵坐标轴开始 ,弄清两个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 ,以便了解物理图象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 .如图 1所示 ,纵坐标表示速度 v,横坐标表示时间 t,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若将纵坐标改成路程 s,横坐标不变 ,则图象反映的是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图 1          图 22 .图象中的点物理图象中任意一个点往往对应着一个物理状态 .如冰在加热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如图 2所示 ) ,点 A表示冰在吸热升温过程中处于温度为 - 4℃的固体状态 .物理图象中的“拐点”又具有特殊的物理意义 ,它是两种不同情况的交界 ,是物理量发生突变的点 .如图 2中的点 B表示冰将要开始发生熔化现象 ,点 C表示冰的熔化现象将结束 .3.图象中的线图象中的一段线往往表示一个物理过程 ,例如...  相似文献   
8.
物理图象是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直观表示,以物理图象为载体的问题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综合及应用能力,下面对02年各地中考物理图象试题做了一个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与成语、典故联姻例1 (江苏省南京市)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 ) 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C.海市蜃楼D.立竿见影例2(山东省炯台市)“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他不懂得_________的物理知识所致。  相似文献   
10.
1.p=F/S 这是压强的定义式,用于求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 p=ρgh一般只用于求密度均匀的液体内部压强. p=F/S的物理意义是:压强等于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在受力面积S一定时,压强p才跟压力F成正比;在压力F一定时,压强p才跟受力面积S成反比.不能笼统地说p与F成正比,p与S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