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而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文化的复兴相关联。中国要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并自觉将传统文化放在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给以合理的价值定位,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本真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接轨。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会发生过多次激烈争论,但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今天,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不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一、坚持文化上的对外开放,反对闭关自守,故步自封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雷锋,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精神,一面不倒的旗帜。从1963年3月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35个春秋已过,雷锋的形象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从生活中消失,人们已难以将他忘掉,生活永远需要他那样的人和他所代表的那种崇高的精神与情操,社会永远需要旧社会巨变的同时代人一样,雷锋强烈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那就是全国上下一条心、一股劲,自尊、自强、自立,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中,雷锋成为共产主义道德实践者的典型。雷锋精神所体现的以国家、人民和党的利益为重…  相似文献   
4.
《回顾与前瞻——2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先进文化的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一书,是李毅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以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为线索,坚持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道路上种种不同思想文化派别进行梳理、总结,挖掘不同文化派别积极、合理的思想,批判其虚妄之处。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学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以及“西学”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20世纪中国历史中出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表达和阶段性目标,中国梦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根本价值追求上相一致,是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不久,本刊编辑部25日在京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理论座谈会",旨在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刊物的宣传导向作用,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沙健孙、吴树青、邵维正、秦宣、吴潜涛、李松林、寇清杰和教育部社科司杨光司长、思政司杨振斌司长、冯刚副司长等以及本刊全体编辑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分别从党的十七大的历史贡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纲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等角度对十七大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现将座谈会发言内容予以摘登。  相似文献   
7.
李毅、寇清杰认为,方克立长期关注中国新文化的体用问题,20多年来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综合创新的文化观,方克立是其最有力的支持者、阐释者和发挥者之一。"马魂、中体、西用"一方面是对近代中国体用之争进行历史反思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是运用张岱年综合创新论考察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际的新收获。张允熠认为,"马魂、中体、西用"论是直接对张岱年运用体用观念阐述"马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观或文化价值论的一种细化和发展,也是对张岱年"文化的综合创新"论在时代高度上的一次重新解读和提升,"综合创新"系综合命题,"马魂、中体、西用"论为分析命题。但这种表述方法也有需进一步推敲和完善其论证之处。刘仲林认为,中国哲学的创新,不仅要厘定马、中、西的价值定位,还要关注哲学创新所需具备的要素。张岱年也将文化的综合创新称之为"文化创造主义",并阐明了融会中西、激励精神、创发原则、应用科学四要素,这四要素皆可归结于创造精神。陈卫平认为,"马魂、中体、西用"是受到张岱年"综合创新"论的启发,是对其"对理法"的发挥结果。"马魂、中体、西用"作为对"综合创新"论的继承和发展,深得"对理法"真髓,不仅指出了三者在当代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各自的价值定位,也有见于三者既有长短又能互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而“儒家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二者不可相提并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满足企业需求,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实体,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应渗透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校企合作包括物质层面的合作,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合作,而精神层面的合作最主要的就是校企文化对接,本文旨在通过对校企文化特质的比较,分析校企文化的异同,从而探索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及其话语优势与它在中国的现实形态存在一定差距,造成大众心理落差,大众利益表达失语,加之西方社会思潮的泛滥和僭越,使得马克思主义话语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努力克服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的缺位与贫困,拓宽和扩展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公共话语场,创设马克思主义真实大众话语的表达机制与氛围,重视和参与中西方网络媒体话语博弈,积极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