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当代美学的两次大讨论中,周来祥先生“美是和谐”的理论体系悄悄地崛起。他采用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使他的思想理论在逐渐呈现出体系的过程中显示出巨大的深度和力度。但“和谐”一词在此以前指的是客体诸因素的某种组合方式,而周来祥则把它确立为一个对美的本质进行界定的最简明的表达。因为他所说的“和谐”,是一种关系,是审美关系的和谐。美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它在艺术中,就是主观和客观、表现与再现、感情与认识、真与善的统一。这种理论要求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所以在重视美学理论的同时也必然深入地考察历史,周来祥的审美历史观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从大的范畴上来看,周来祥的美学思想体系属于“实践派”.但在许多方面又与国内的“实践派”美学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因为如此,周来祥以自己的美学体系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泽厚先生最先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语录提出并阐述了实践美学的核心精神,从而"创建"了"实践美学"。面对"实践美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他作了多次修补。在修补中,"实践美学"渐渐被他解构。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审美文化传统的民族。她的银饰、刺绣、蜡染、铜鼓、芦笙、舞蹈、建筑等审美创造,象一颗颗熠熠闪光的珍珠.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早已为世所称道。当我读到英华当年的苗族学者罗义群的新著《中国苗族诗学》时,我再次被苗族同胞的又一审美创造——诗歌迷醉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