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为山雕塑内含着一种诗化的意境,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独立自足的审美感受。这种诗化的意境可以分为时间性的诗化意境、空间性的诗化意境和时空性的诗化意境。总结吴为山雕塑的诗化意境,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种中国雕塑境界论的创作及品评方式。对中国雕塑作品的品评,应以“境界”二字为首要准绳,有境界则自高格,以境界分,雕塑作品可立判高下,追求境界的雕塑作品必定是“不期工而自工”。  相似文献   
2.
吕凤子的美育思想是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最有现代意味和创造精神的理论体系之一。这个体系的形成来源于吕凤子对中国儒、道、释三家主体文化的精深研究,同时也接受了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影响。吕凤子的美育观倡导的是为人生而艺术、尊异成异、就异成异、还人为人的非物教育,其中蕴含着丰厚的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尚莲霞 《江苏高教》2004,(2):130-131
中国近代是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19世纪中期以后,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原有的思想已经不能应付中国的生存需要。旧的儒家传统已经失去了其对中国人思想的支配力量与权威性。一批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把目光投向了西方。王国维从学理上分辨源流,探明西方思想的本源,并凭借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和古典美学的精深造诣,努力打通中西思想,强调  相似文献   
4.
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化之关键在于“关系”,中国社会自古就是一种伦理、人情的社会。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的一种代际伦理关系,充满“师道尊严”的压制和顺从。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烙上了市场经济的痕迹。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须以传统化为依托,从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探究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使师生关系转向深厚的人传统和人格平等、权责对等的现代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5.
《墨子·所染》记载墨翟见染丝感慨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士亦有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