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上册)选入王维《山居秋暝》,对其中“天气晚来秋”一句,解释为“晚来秋:秋日傍晚来临”;对“莲动下渔舟”一句,解释为“莲动:水中莲花摇动,知是渔船归来”。这两条注释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尹升业 《现代语文》2008,(10):149-149
什么是古代汉语判断句,专家们的定义是这样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  相似文献   
3.
中语参(1990年版)将《游褒禅山记》(以下简称《游》)一文的主题概括为“……抒发一个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应该有深思慎取的态度”。(新版教学用书基本沿用此意)这一概括与文章的表面意思十分吻合,但仔细想来却有两处硬伤:(一)主题平淡庸俗,落入窠臼,文章的价值仅仅在于在游山过程中对两个理性的观念获得了一种形象的认识,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文章的品位,  相似文献   
4.
尹升业 《甘肃教育》2008,(18):24-24
韩愈的《师说》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应该说经过多年的研究讨论,关于其思想内容的理解已经是非常透彻而明晰的了,然而笔者却另有一番见解。《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2月版,以下简称《用书》)将《师说》确立为尊师之作。  相似文献   
5.
中语参(1990年版)将《游褒禅山记》(以下简称《游》)一文的主题概括为“……抒发一个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应该有深思慎取的态度”。(新版教学用书基本沿用此意)这一概括与文章的表面意思十分吻合,但仔细想来却有两处硬伤:(一)主题平淡庸俗,落入窠臼,文章的价值仅仅在于在游山过程中对两个理性的观念获得了一种形象的认识,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文章的品位,低估了作者的水平。(二)主题的两个方面缺乏统一性。它把文章的两个观点统一在“治学处事”的基本要求之下,未能建立起一种必然的联系,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