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德育话语权是高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生话语模式,对传统的"垄断话语"与"教条话语"的高校德育模式提出了挑战,由此带来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话语的冲突,并弱化了话语的实践性与有效性。为重塑高校德育工作话语权,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建立并完善多渠道的学生话语表达机制,开拓网络德育工作,建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话语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方法探讨了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V得(不)过来”基于向心视角表征有界事件,重在结果感知。由外部“归因”凸显内在“结果”,核心义为能性周遍义。而“V得(不)过去”基于离心视角表征无界事件,重在过程感知,以动词来锚定事件的实现方式,核心义为能性度过义。“V得(不)过来”以高意愿和能力受限表征“愿而不能”的动力可能;而“V得(不)过去”则以低意愿和低能力表征为“不能为之”或“勉强为之”的动力可能,其中“说看”类官能动词进入后构式习语化,由示证情态发展为表价值评判的认识情态。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的文化心理中,空间关系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图式,是探讨人类认知奥秘的钥匙,也是把握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表达各种认知成果的基础。通过比较英汉维度形容词空间隐喻的表现特点,分析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层面的跨文化特征,并以此理析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异同。希望借此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词语搭配、语义引申及隐喻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