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论本科教育的职业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学校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通识教育"和"职业化教育".关于这两种教育模式,教育界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面对越发明显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这种争论已意义不大,高等院校如不正视现实,及时修正自己的培养模式,不仅将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文章尝试分析了在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中采用职业教育取向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争辩,陷入了物质与精神、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后,带来了哲学思维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根本性变革,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范式,并带领中国文化走出“两难”困境。这个文化范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中国现代文化运行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式。它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也不同于西方文化范式,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典型范例,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服务社会成为美国大学的理想,美国政府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高校和社会在服务中实现了"双赢"。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成功经验,通过树立"顶天立地"的服务观,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契合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不断探寻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形式,在助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4.
儒家理想人格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士大夫人格、君子人格和圣人人格,这三种人格的内涵和实现要求不同.古代士大夫追求的理想人格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等方面的素质,强调扬善抑恶,塑造理想人格.圣人人格应具备“内圣外王”,“德业兼备”.这三种人格由低到高,是古代三个不同阶层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