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大学生是国家实现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生力军,高校开展创新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共青团在推动高校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构建创新教育服务机制,推动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方面,华南师范大学共青团有几点值得借鉴的做法:以协同育人为工作理念,搭建科技创新育人平台;以科研创新项目为依托,构建创新教育服务机制;以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激励机制为保障,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全面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最终实现高校创新人才的协同培育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了”和“着”在古代汉语中均作为动词,在近代汉语时期逐渐演变为时态助词,分别表示动作的完成态和动作的进行态.《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时态助词“了”和“着”的大量使用,一方面体现了近代汉语时态助词的语法特点,另一方面,作为时态助词和作为动词这两种用法同时出现,但前者明显多于后者,可以推测,近代汉语中的“了”和“着”由动词转变为时态助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处于魏晋之交的阮籍,面对浑噩现实,以其狂放不羁、纵酒恣意的生命之态遗世独立.在其“至狂”的背后,“终身屡薄冰,谁知我心焦”下的“至慎”韬晦的生活之态,反映的则是形狂之下的真正的人性本真所归.  相似文献   
4.
尹思 《柳州师专学报》2015,(2):30-33,29
古代汉语中的"寻常"分别是类义并列复音词和同义并列复音词,两者是同形词。类义并列复音词"寻常"的初始义是"短或小(的事物)",同时产生相反义位"长或多(的事物)"。这两个义位均于明代消亡。南北朝时期,"寻"和"常"同义联合构成同义并列复音词"寻常",初始义是"经常、平时",随后因果引申产生"平常、普通"义。"平常、普通"义最终发展为今天"寻常"一词的唯一义位。  相似文献   
5.
《墨子》“攻伐”义语义场由“征”、“伐”、“侵”、“攻”、“击”、“诛”6个单音词和“攻战”、“攻伐”、“侵凌”3个复音词构成。其中,主导词是“攻”,“伐”和“攻伐”属常用词,其他词均属非常用词。除“诛”、“攻伐”和“侵凌”是《墨子》时期的新生词之外,其他词均是承用词。这些词在基义、陪义、语法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区别特征,分工明确,也反映出战国时期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