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综合类   1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禅门泰斗虚云和尚一生秉承禅宗精神,绍演禅宗法脉,中兴禅宗道场,重理禅宗规约,为近现代禅宗的中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是唐代以后地藏信仰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九华山佛教文化与中国地藏信仰的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早期地藏信仰的主要内容,地藏信仰对九华山地藏道场形成的意义以及九华山地藏道场形成对于我国地藏信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泉普愿是中国禅宗史上一位影响广泛的高僧.文章一方面考证了南泉普愿生活的三个时期即入马祖之室前、马祖门下时期和南泉时期的主要事迹与活动;另一方面考证了南泉普愿的弟子及其简要情况.  相似文献   
4.
"平常心是道"是马祖道一禅师创立的洪州宗的重要禅学思想,是禅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以南泉普愿禅师及其弟子赵州从谂禅师、长沙景岑禅师为代表的南泉法系是洪州宗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继承与发展马祖道一禅师"平常心是道"思想的主要力量."平常心是道"思想经历了马祖道一的创立、南泉普愿的纯化、赵州从谂与长沙景岑等禅师生活化运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南泉普愿生平及其法嗣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泉普愿是中国禅宗史上一位影响广泛的高僧。章一方面考证了南泉普愿生活的三个时期即入马祖之室前、马祖门下时期和南泉时期的主要事迹与活动;另一方面考证了南泉普愿的弟子及其简要情况。  相似文献   
6.
唐代高僧南泉普愿禅师建立了以道为本体,以平常心为用的"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体系,并首倡向异类行。他培养了一大批禅门高僧,其公案为后世禅师所喜爱,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崇祯版、乾隆版、光绪版《九华山志》为主要文献,参考陈岩《九华诗集》原注、陈蔚《九华纪胜》等资料,考察与整理九华山唐宋时期二十余位高僧的历史记录,略显唐宋时期九华山之高僧及其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在广泛利用传统道德资源为现代道德建设服务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弄清传统道德资源利用的可能范围及其限度。道德理论、道德教化与道德典范是传统道德资源的三个主要方面,而道德的现代问题及其新颖程度决定了传统道德的理论资源、教化资源与典范资源利用的可能范围及其基本限度。  相似文献   
10.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