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艺术教育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现了短时期内跨跃式的向前发展,通过普遍到特殊,准确分析当前艺术院校意识形态认同所受到的挑战,有助于实施有效的政治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克服现代化进程中因为社会转型而引发的大学生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
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公民平等观念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随着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社会“从身份走向契约”,公民平等观念也发生嬗变:从公权本位走向私权本位、公民主体自治观念增强和公民主体平等观念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认同之基础;发挥专任教师榜样示范作用,推动认同潜移默化;互动课堂网络与社区生活,畅通认同教育之渠道,是当前艺术院校以党建创新推动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三大有效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论先秦德治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的实质就是限政。事实上,把先秦“德治”归入“人治”的范畴是一大历史冤案。通过对先秦德治理念的考察,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德治旨在限政,在先秦社会表现为限“王”;二,“君权神授”、“以德配天”、“德在民中”实现了民制约王的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以德治国”不仅不能少,而且还是民主宪政国家建设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