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尹耀祥 《考试周刊》2012,(50):67+80-67,80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和生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就设置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1.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将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问题,通过对基础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分类讨论步骤是:  相似文献   
3.
尹耀祥 《考试周刊》2010,(13):64-65
纵观我国中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大都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过死,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死搬硬套、少创新等状况。这不但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就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1.直接法 运用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对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化简、变形,结合数学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尹耀祥 《教师》2012,(33):77-77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来看,数学试题正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偏向于考查知识的新颖性和思维的灵活性,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长期以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信奉“重复就是力量”,搞题海战术,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学习能力薄弱,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尹耀祥 《教师》2012,(34):89-89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恐数症”。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高中生学习数学时缺乏适当的引导,还停留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虽然有些同学做了海量题目,但基本是处于机械模仿状态,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较肤浅。长此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效率低下,更别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不仅与学生有关,更与老师的引导有着重要的关系。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