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修·阿诺德是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文化批评家之一,其文化批评理论开一代文化批评之先河。他的文化观念与政治关系密切,将政治放到文化语境中来理解。基于他对英国社会的阶级划分和批判,阐释他对中产阶级的文化改造;通过与柯尔律治和葛兰西的对照,指出他对于国家的文化性理解;分析了他对于自由主义的认识,指出他力图通过文化的手段引导和提升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诗歌教学中内涵丰富。然而,由于学生对英语诗歌缺乏认识,实用主义,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导致了英语诗歌教学的质量不高。因而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在课堂上参与诗歌的学习讲解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创应用型英语诗歌教学新境界,真正为建设和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内涵服务。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当代小说《莉莲的故事》中充斥着摧残身心的身体暴力、驾驭女性的性暴力和扭曲人性的精神暴力。女权主义批评认为针对妇女儿童的家庭暴力源于大男子主义文化:男权主义思想和厌女情节是导致男主人公实施暴力的主要原因;性暴力是实现男性统治和驾驭女性能力的最后证明。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在小说《以比曼尼》中将安提阿城民与"我们"宾主位列,对比基督教与崇拜金牛犊的异教,利用"四兽合一"意象将以比反尼妖魔化,从而表现出坡以"我"为中心,排斥"他者"的权力政治倾向。通过以比曼尼哗变前后的行径勾画出狂想色彩浓郁的狂欢图景,实质上表达了坡对社会政治形势的变相思考,巧妙实现了对现实政治颇具狂想性质的解构,此小说全面地揭示了坡的政治保守倾向。  相似文献   
5.
《罗密欧和朱丽叶》塑造了具有不同美学特征的主要人物,代表了人文思想的各个方面,流露出作者保守的中庸倾向。理智与情感的中和才是真谛。它宣泄了当时蒸蒸日上的英国的国民情绪,同时也是当时欧洲宗教与世俗斗争并融合的也鲜明写照。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183;爱伦&;#183;坡在他的早期作品《门泽哲斯坦》中关于种族主义和奴隶制特征描述,流露出对奴隶的厌恶情绪以及对解放奴隶和奴隶革命的深深担忧。以谢林的绝对哲学为参照,进一步指出作者也在努力地追求着他的绝对同一,试图将对抗着的主客观、意识与潜意识综合起来,去发现绝对同一的运作过程。可以说他是通过对人类心理意识的深刻洞察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7.
《罗密欧和朱丽叶》塑造了具有不同美学特征的主要人物,代表了人文思想的各个方面,流露出作者保守的中庸倾向:理智与情感的中和才是真谛。它宣泄了当时蒸蒸日上的英国的国民情绪,同时也是当时欧洲宗教与世俗斗争并融合的也鲜明写照。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在评论中含蓄表达了对奴隶制的看法。他秉承保守的政治倾向:他严厉批判狂热的废奴主义,为南方辩护;赞扬对主奴关系的美化,提议建立和谐的主奴关系,借以强化南方的社会等级,保持南方和联邦的稳定;警告解放奴隶后果严重,会造成南方人财产的损失,动摇整个南方社会的根基。可见,爱伦.坡反对废奴运动,美化奴隶制,表达了对奴隶制的保守观点。  相似文献   
9.
10.
国内学术界对于爱伦·坡的文学创作与南方意识以及奴隶制的关系鲜有论及。实际上,爱伦·坡承应南方主流意识形态,与南方拥奴文学的基本思想保持一致。他赞许对奴隶制的美化,拥护并赞美所谓"和谐主奴关系"。其作品通过对奴隶制的隐喻性处理探讨了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警告奴隶反抗和秩序失衡的可怕后果,表达了对废奴主义和奴隶革命的恐惧和担忧。爱伦·坡的作品具有南方文人的地域性本色,体现了他的南方意识,也反映了他对奴隶制等政治问题的思考,在南方地方意识渐趋形成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参与并丰富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