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释意派翻译理论指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译意,应是"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本文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释意学派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汉英口译实践中培养"脱离原语外壳"、语言转换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吉尔的口译理解等式出发,探讨造成口译中信息差的原因。这些因素包括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以及理解中的分析障碍。  相似文献   
3.
口译工作是一项脑力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它要求译员在口译现场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Gile提出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注意力及精力分配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口译中注意力分配失衡的原因,探讨了如何分配注意力来确保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岳曼曼 《考试周刊》2011,(89):25-26
口译是一项多任务过程,要求各种认知能力参与,进而顺利完成口译任务。本文借用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探讨英汉口译过程错译、漏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早期英译《论语》的第一位中国学者,辜鸿铭的《论语》译本在西方的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本文认为,其“以西释中”的英译策略是历史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文章从译者的生平、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对辜鸿铭的《论语》英译误读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典籍英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