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人与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园林是文人进身之前习业的场地和诞生预备官员的摇篮;园林是文人的藏书地和治学所;园林是文人修身养性的乐土和安顿性灵的秘室;园林是文人雅聚的场所和唱吟的园地.  相似文献   
2.
试论安徽园林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安徽园林建设的实际,对安徽园林的发展趋势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用生态绿色长廊将生态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乡村连在一起,使生态园林化的城市和乡村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建起完整的生态园林体系,是安徽园林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文中还对安徽园林的发展建设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提起李白,人们总有种新奇感,特别是他拥有的“仙风道骨”,令历代人神驰。他的文思、文才、文绩,赢得了世代人们的赞许,诸如:“斗酒诗百篇”(杜甫《饮中八仙歌》)、“仙笔驱造化”(释贯休《古意》)、“千载独步,惟公一人“(李阳冰《草堂集序》)、泰山高兮高可夷,沧海深兮深可涸,惟有李白天才夺造化,世人孰得窥其作?我言李白古无双,至今采石生辉光”(方孝孺《吊李白》)。人们注重的是他的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以及千载独步,自古无双的文学造诣,由此李白在世人的眼里自然是个极富创造性的革新人物。其实不然,不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创作实践上考察,…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园林意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园林史上,唐朝是个重要的时代。一则唐代园林繁盛,二则园林理论在唐代日臻完善,三则唐人的园林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后代士大夫园林意识的形成。白居易的园林理论在唐人中最有代表性,具体体现于他的大量园林诗文中。本文即以其园林诗文为考察对象,从四个方面探求蕴含于其中的园林意识:一、园林使人身心愉悦,进而被视为生命的寓所;二、造园时化大为小,赏园则小处见大;三、素朴自然自成一种审美风范;四、园林世界还是退隐的最佳场所,被看作安顿身心的秘室  相似文献   
5.
园林与文学互通,在创作技法上都要做到巧于构思,宾主分明,气脉贯通,以少胜多,曲径通幽。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诗的王国,意象、意境本是对诗歌作品的重要审美规定,,是中国古代诗论的重要范畴.意象、意境的理论,从《周易》开始,经刘勰、陆机、王昌龄、司空图、梅尧臣至王国维,发展得相当完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承传关系入手 ,考察了宋代文学家秦观世家。秦观父秦元化有声太学 ,叔父秦定于熙宁三年登叶祖恰榜进士 ,秦观及其二个弟弟秦觌、秦觏皆蜚声文坛 ,秦观子秦湛亦以文名 ,秦氏家族俨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性情纯净,热爱大自然,尤其喜好花类,留下了大量的咏花词。本文即以其咏花词为考察对象,从三个方面探求其中的意蕴及其与传统文化模式之间的联系:一、高洁情趣的象征,人格力量的载体;二、自恋、自怜、自珍的情结;三、抒发情感的意念物象,体现了与咏花的传统文化模式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南宋诗人张孝祥是继苏轼之后自觉、积极地学习苏轼词的词家.本文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张孝祥对苏轼词的继承:一是积极抗金的主张与实践,使其词沿着苏轼开创的豪放之路,成为抗战爱国的歌唱;二是主和派的排挤与打击、宦途的坎坷又使其词力求具有苏轼式的旷达.文章还从时代土壤和个人性情方面探讨了张孝祥执意学习苏轼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