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在新课程计划中规定在高中阶段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 .所谓研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身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 ,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 .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重大改革 .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 ,在国外已不新鲜 ,美国的小学生经常开展专题研究 ,撰写论文 ,令我国教育工作者大开眼界 .杨振宁教授曾说过 :“我觉得学习有两个办法 ,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 ;一个办法是渗透性的 .什么是渗透性的呢 ?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 ,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下你就学习了很多东西 .…  相似文献   
2.
质点的直线运动是一维问题;质点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其轨道在一个平面内,因而是一个二维问题;质点沿螺旋线运动,其轨道不在一个平面内,因而是一个三维问题。另外,我们还会遇到问题中的物理量不在一平面内的情况。这些,  相似文献   
3.
这天,何鸣老师带领我们金陵老年大学08花鸟画研修班的学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师生合作课"。讲完作业,还剩下十几分钟,何老师要求大家配合他完成一次"游戏"式的教学活动——在一张四尺宣纸上,全班每人一笔,合作完成一幅兰花图。何老师先来第一笔,然后让学友们接着画。学友们下笔之前都十分  相似文献   
4.
岳燕宁 《物理教师》2000,21(7):9-10,12
“重结论、轻过程”是目前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弊端,不少教师在授课时,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作交待,匆匆推出结论,然后对学生实行大运动量的训练,让他们运用这些现成的结论到茫茫题海中解题,最后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学生们不知道这些科学结论是物理学家们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经过精心观察、实验,经过复杂、艰巨的创造性的劳动,经过长期的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才取得的。他们更少知道科学家们的创造性的研究方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  相似文献   
5.
通过物理教学,当然要让学生学会许多物理知识,但是,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往往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具体知识,犹如给学生一些面包;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则好像给学生一支猎枪.让他们可以随时获取猎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维方法的训练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物理实验设计思想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我们不仅应该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应该使学生学会一些实验设计的思想方法 .作为教师 ,首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本文结合物理实验 ,谈谈如何利用穆勒五法 ( J.S.Mill,1 80 6~ 1 873,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 ,他总结了判断因果关系的五种归纳方法 )中的“契合法”、“差异法”、“共变法”.一、“契合法”如果我们做了若干次实验 ,出现了某种共同的物理现象 .而在所研究的这几次实验中 ,只有一种因素是共同的 ,其余因素均不相同 .那么 ,这个共同的因素与所研究的物理现…  相似文献   
7.
岳燕宁 《物理教师》2003,24(4):61-62
由刘炳升、李容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材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于 2 0 0 2年 1 1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 ,2 0 0 3年秋将进入实验区试用 .该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有如下特色 .1 教材结构体系有全新设计教材结构体系突破了原有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束缚 ,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目标、反映物理科学的基本思想、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整体设计有三条主线贯穿全书 :( 1 )以物质、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构成不同层次又相互联系的逻辑结构体系 ,能量贯穿始终 ;( 2 )从自然到物理 ,从生活…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伽里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进行推理,得出了“小球在无摩擦的水平面上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为牛顿第一定律奠定了基础,伽里略这种把经验事实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爱因斯坦高度评价说:“伽里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今天,我们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注意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笔者曾在弹力与静摩擦力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过一种称为“取消法”的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刊1998年第6期刊登了《解物理题不应违背数学原理》一文(以下简称《解》文),对常见的典型问题——滑轨问题的通常解法提出异议.《解》文作者认为该题的常规解法违背了数学原理.对这种观点,笔者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10.
解决质点动力学问题,一般是采用解析方法,即分析质点的受力情况,将力正交分解,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表达式再求解。本文试图从几何的角度来处理质点动力学问题,即将质点所受诸力矢量首尾相接,由力的多边形法则,求出合力矢量,此合力应等于ma,再根据力矢量图的几何关系进行求解。这种方法与解析法相比,有时会更加直观和简明,尤其可以生动地体现诸物理量的变化过程。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