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1.
西夏纯佑帝无罪被废,不久身死,成为千古疑案。有学者认为,纯佑被废与其母罗皇太后有着密切关系,但从出土佛教文献和传世文献对纯佑被废一事再作分析,可以确定罗氏好佛、没有干预国政,更与纯佑帝被废之事无关。纯佑被废身死充分体现出西夏末年宫廷斗争的激烈,罗氏是出于无奈才为安全上表金朝请求册封。  相似文献   
2.
<金光明最胜王经>是一部对唐以后的佛教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的佛经,在藏经洞和黑水城出土的佛经文献中占相当比例.西夏时期,秉常、仁孝和遵顼皇帝先后对<金光明最胜王经>进行翻译校勘和复译经疏等.蒙元时期,西夏遗民又开始重新雕版,再次刊印此经.可见,此经在西夏信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光明最胜王经>在西夏的流传除了得到皇室的支持外,还与佛经无所不能的宣说和西夏社会状况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英国国家图书馆藏or.12380-3060RV(K.K.II.0240.a)和or.12380-2969(K.K.)、or.12380-2969V(K.K.)号西夏丈佛经残叶的考释,可以发现其内容为《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之"称赞品第九"、"受持功德品第十"、"随顺品第二十九"和"常啼品第三十"。《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是当时河西地区非常流行的佛典之一,译自藏文。对本残经的解读可为研究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及影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无常经》全称《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在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中都有保存,英藏黑水城文献中有西夏文残叶,俄藏黑水城文献和敦煌文献存有汉文本。英藏、俄藏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文献的刊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此经典的版本和流传提供了依据。对英国国家图书馆藏Or.12380-3700aRV (K.K.II.0258.m)、Or.12380-3700b(K.K.II.0258.m)和Or.12380-3700bRV(K.K.II.0258.m)西夏文《无常经》残叶进行释读、版式考定和内容重新缀合,比较黑水城和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汉文本的差异,并考察了此经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4年河北保定出土一通《大元敕赐故顺天路达鲁花赤河西老索神道碑铭》(以下简称《神道碑》),现保存於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公园内。前人对《神道碑》已有些研究,首先周圣国先生发表了《保定西夏人探源》一文,主要利用1962年保定韩庄出土西夏文经幢和1984年保定颉庄发现的《神道碑》对西夏遗民进行了考究,认为西夏人在1239-1260年之间到达保定居住,韩庄和颉庄一带西夏人在保定的先祖是老索及其带到保定的西夏人。①白滨先生在《元代唐兀氏与西夏遗民》一文中对《碑铭》也简略提及,用几句话对碑铭内容作了简要概述。②梁松涛在《<河西老索神道碑铭>考释》一文中首次对碑铭内容进行全文录文,她认为此碑为复刻碑,作为军户的老索是在1227年来到保定的,但对老索及其相关人物未进行细致考证。③彭向前的《西夏遗民  相似文献   
6.
《圣曜母陀罗尼经》是印度大乘密教经典,现存唐法成和宋法天两种汉文异译本,法天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录。随着英藏、中国藏黑水城文献的刊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传播情况提供了资料。黑水城等地出土文献中保存了多件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本文对英藏和中国藏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进行了梳理、译释和考证,判定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遗存情况;再结合法成本和法天本,探讨了西夏文本所依据的底本以及流行传播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经文献叙录》介绍了出土的西夏佛经文献的种类、名称、书籍类型、版式、馆藏编号、保存状况,参与译、校、写、印、施经文人员的有关情况等。  相似文献   
8.
西夏以佛教为国教,寺院、僧人不仅享有优惠特权,而且占有大量田地、牧场,拥有一定数量依附人口,寺院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僧人的管理力度,由僧俗不同部门共同管理,把僧人管理纳入世俗法律范畴,僧人有度牒、寺籍和户籍.西夏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行"计亩输赋"政策,寺院和僧人也不例外,只要占有土地就要按法律规定像世俗百姓一样纳税服役.一些僧人在向国家纳税服役的同时,还受寺院役使,成为寺院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可以说,西夏僧人并非不劳而获的寄生阶层.  相似文献   
9.
崔红芬 《家教指南》2021,(3):114-125
《佛顶心观音经》是唐中期以后出现的疑伪经,共三卷,每卷内容独立,名称不同,主要宣扬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诸多功德和灵验故事.其不同版本在敦煌、黑水城、应县木塔和房山石经等皆有保存.随着《英藏黑水城文献》的刊布,学者陆续整理出20多个编号的西夏文《佛顶心观音经》残叶.本文对英藏西夏文《佛顶心观音经》某些残叶进行定名补正和缀合,《佛顶心观音经》的内容模式主要借鉴了唐智通、伽梵达摩、菩提流志等译观音经典.晚唐、五代以后,此经广泛流行于北方地区,传入西夏后,在仁孝天盛十七年(1165)之前被僧人法律翻译成西夏文,汉、夏文本在境内都有传播.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