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话教学的提出为语文教学的革故鼎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探索空间。对话教学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互动交往为特征,以问题讨论为核心,在教师  相似文献   
2.
背景:听过两次别人的公开课《我若为王》,一种是完全开放式的:学生读书,然后提出疑问,由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另一种是较为传统的:介绍作者、文体,梳理结构,分析语言和思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解构主义经由国内文学、哲学以及艺术领域研究逐步进入语文教育视野。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著名学派,教育界对解构主义的理解始终不够深入,简单地将解构主义视为对文本阅读活动的开放,而事实上“解构”是一种解读与创构的思维形式,它是理性的不是理论的,是思辨的不是机械的,解构主义阅读具备语言、时空、功能、价值等多维度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于漪用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于漪的教育家精神,体现在她的民族立场、使命意识和奉献精神中,体现在她的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为人之道中。她把语文教育的根深扎在民族和国家之中,用生命去拥抱教育的使命,将奉献作为人生最美的追求。她“以死求活”,扎实功底,追求大基本功;她以人为本,用生命唱歌,拨动学生的心弦;她有仁者追求、君子操守、圣人情怀。她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先生”。学习于漪精神,践行于漪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所有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