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家"赶年"     
巫瑞书 《寻根》2002,(5):19-23
传统岁时节日的风俗礼仪,尤其是过年(指“大年”,如春节等)的习俗风情,乃是一个民族漫长时期的历史化的沉淀、宗教信仰的升华,自然也与农事作息以及民族迁徙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关于湖湘文化的渊源,一些文章认为始于南宋胡安国及其季子胡宏,并由张栻、朱熹等名家承继发扬光大,遂闻名于世。对此,笔者颇有不同看法。众所周知,作为历史现象的文化,其产生和发展,既有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又有它的本身的继承性。因而,某一种地域文化的孕育和发展,就不能孤立片面地看作只是某个人或其周围少数几个人活动的结果,而应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联系经济、政治的具体情况及其以前的文化传统,进行全面而有深度的考察,从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宏观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刊载的湖湘文化研究文章中,有些作者用“湖湘文化”,有些论文则是“湖湘学”,甚至还有一篇之内二者前后互见,似乎“湖湘学”与“湖湘文化”系同物异名。显然,这是把一个学派同一种地域文化混淆起来,造成不必要的困惑。在此,略作辩正,以利于学术讨论的纵深进展。湖湘学,是宋代至清代理学中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批判承继的一个重要学派。这一学派,以其主要倡导者、发展者(如周敦颐,胡安国,朱熹,王夫之等)先后曾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讲学(或求学)作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以民族斗争中的基本态度(主张抗敌御侮)以及治学的基本方法(崇向实学,严谨勤奋)相近作为承前启后的主旨;当然,在古代哲学“气”与“理”的阐发上,他们是有异有同、对立统一的。因此,湖湘学主要是指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巫瑞书 《寻根》2005,(1):128-132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一种奇异的现象:著名的景观(主要为名山胜水或具特殊意义的地名),往往缘于某些需要而不时迁移。因而,常常出现景观易址,异地同名。大家熟悉的“衡山”、“会稽山”、“九江”、“郢”,以及较为陌生的“千家峒”,等等,皆是。  相似文献   
5.
巫瑞书 《寻根》2003,(2):48-51
陶潜《桃花源记》中化用的“秦人古洞”传说故事里面,蕴藏着内容更古老、文化层次更深的一种神话传说,即与盘瓠神话相关联的“千家峒”传说故事。先后载于《风俗通义》、《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搜神记》的盘瓠神话,叙述了“蛮夷”祖先盘瓠立功受赐及其后裔繁衍的故事,是独具特色的“蛮夷”祖先神话。结合本题,值得注意的有三点:其一,盘瓠得高辛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盘瓠选择高山绝岭、荒无人烟的旷野之地栖息、繁殖,以致其后裔“好入山壑,不乐平旷”。这些均开后世“千家峒”(或“桃花源…  相似文献   
6.
在光辉灿烂的炎黄文化中,由于历史原因,黄帝轩辕氏名声煊赫,论述良多;而炎帝神农氏则相形逊色,歧说不少。最近,韩致中同志撰文提出,运用模糊说和传说圈理论,对于炎帝神农的研究可跨进一步。笔者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的尝试,颇有启迪。不过,该文在具体阐述炎帝神农两个传说圈(“以历山为核心”及“以宝鸡为核心”)时,存在着明显的疏漏,与现今流存的炎帝神农传说圈并不完全符合。为此,特撰文进行讨论。众所周知,民间传说以其与特定的历史和地域发生关联,特别是借助于具体的、特殊的“纪念物”(或称“可信物”)而使人们觉得真实可信。这是传说不同于神话、民间故事的内在质素所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刊载的湖湘文化研究文章中,有些作者用"湖湘文化",有些论文则是"湖湘学",甚至还有一篇之内二者前后互见,似乎"湖湘学"与"湖湘文化"系同物异名.显然,这是把一个学派同一种地域文化混淆起来,造成不必要的困惑.在此,略作辩正,以利于学术讨论的纵深进展.湖湘学,是宋代至清代理学中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批判承继的一个重要学派.这一学派,  相似文献   
8.
沅湘民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沅湘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魅力。这可从民间文学、通俗文艺、民俗风清三个方面进行发掘。  相似文献   
9.
湖南古代各民族笃信巫鬼,诸神缤纷,构成七大神系;这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民风习气以及诸神的特异功能有密切关系;无论哪种情况的神,在长期的流传演变和加工创造中,大都民族化地方化了,呈现出浓郁的南楚风采和奇异的楚文化情调。  相似文献   
10.
巫瑞书 《寻根》2006,(6):59-61
沅江流域的湘西南通道、芷江、新晃一带,西江流域的黔东南黎平、榕江和桂东北三江、龙胜等县,古代自称“仡伶”(侗家用反切法的自称)的侗家,千百年来尊师礼俗延续不断。在侗(原作“洞”或“峒”)人心目中,老师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受到无比的尊重。在侗语中,老师称为“木禄”,侗家人喜爱把“木禄”放在姓氏前面,表示对老师的特别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