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我国入世后,市场经济将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卫士-工商行政监管部门只有从传统的经济监管中解脱出来,更新监管理念、转换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法律体系,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才能肩负起保证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迫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实施清洁生产已成为一种国际行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走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9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808.5亿美元,为1978年206亿美元的13.6倍.其中出口额达1487.7亿美元,为78年97.45亿美元的15.26倍.且出口商品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从1978年占出口总额的46.5%提高到90年的67.7%,至1995年又提高到85.6%;在95年工业制成品出口类别中,机电产品出口额为438.6亿美元,首次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制成品.轻纺工业品中成衣服装类出口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后起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工业技术进步的速度也在加快.撇开亚洲“四小龙”不说.近几年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乃至越南等国的发展速度就令人刮目相看,态势咄咄逼人.拉美发展中国家也已摆脱80年代债务危机的阴影,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国际市场竞争的格局正在悄悄地变化,各国都在挖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竞争.这种竞争的态势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1、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虽然我国在出口额和出口商品结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如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  相似文献   
4.
适度的下岗失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和必要 ,充分认识和利用适度失业的积极作用 ,对于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劳动者及全社会素质 ,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是提高自已产品的竞争力,重点应放在顺应全球兴起的绿色风潮,开发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和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发展具有较强非价格竞争力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卫士,如何改变传统的监管理念、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保证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意义重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民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看,农民自由选择做农村居民或城市居民的环境日渐改善,条件基本成熟,社舍各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加快全面小康实现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汇率变动,给各国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带来日益深刻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引发有关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时至今日,国际金融仍动荡不定,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亚洲地区走出衰退困难重重。我国是否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意见不一。文章从当前情况出发,分析了人民币对外贬值的条件并不具备,并以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阐述了保持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对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保护国内外投资者的长远利益,稳定今明两年对内、外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9.
谈谈管理案例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是提高学员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就管理案例教学而言,其关键是把握好案例的选择和案例试题评析标准的设定。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中央银行不断推进货币政策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成就瞩目。然而,我国已加入WTO,对外对内日益开放,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货币政策机制的不尽完善、缺陷日显:同时,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键的货币政策,目前市场资金充足,货币利率低廉,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这为我国进一步改革货币政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推进货币政策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