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张爱玲善于将各种自然意象、社会意象融入到小说标题中,赋予这些意象独特的主观感受,表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体悟。张爱玲小说标题的意象,高度凝练,隽永深刻,具有哲理性、象征性、求解性、多义性,以及现代主义的荒诞性。意象的成功运用为张爱玲小说悲剧性主题的表达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苍凉黯淡的基调。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新近出土的《雷峰塔》、《易经》延续了其一贯的家庭叙述。而这两部作品所叙述的内容,几乎在她早期的作品中都有所涉猎。她不断重复书写的动机何在?通过对其生平梳理和文本解读,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消解家族在"族谱"意义上的崇高以及在"血缘"意义上的温情;从个人潜在的心理因素上来说,这种书写还是一种"复仇",向曾带给她身心伤害的整个家族的"报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看,又包含了以此来减轻自己童年的痛苦以及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两方面的动机;以及期待打开美国市场,书写旧日"传奇";缓解写作焦虑,寻找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新近出土的两部著作《雷峰塔》、《易经》延续了其一贯的家庭叙述。而这两部作品所叙述的内容,张氏几乎在早期的作品中都有所涉猎。张氏不断重复书写的动机何在?通过对张氏生平的梳理和文本的解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消解家族在“族谱”意义上的崇高以及在“血缘”意义上的温情:从个人潜在的心理因素上来说,这种书写还是一种“复仇”,向曾经带给张氏身心伤害的整个家族的“报复”;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又包含了以此来减轻自己童年的痛苦以及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两方面的动机;期待打开美国市场,书写旧日“传奇”;缓解写作焦虑,寻找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标题可以分为含蓄蕴藉型、矛盾冲突型以及反讽型三类.有时,张爱玲观曲折委婉的在标题中寄予自己的感情;有时,张爱玲通过小说标题中不可协调的矛盾冲突,或者犯冲的色彩隐喻,来预示人物的悲剧命运;有时,张爱玲则通过作壁上观,对笔下的人物,冷嘲热讽,玩弄于掌股.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新近出土的两部著作《雷峰塔》、《易经》延续了其一贯的家庭叙述。其中所叙述的内容,张氏几乎在早期的作品中都有所涉猎。张氏不断重复书写的动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消解家族在“族谱”意义上的崇高,在“血缘”意义上的温情;向曾经带给张氏身心伤害的整个家族的“报复”;减轻自己童年的痛苦,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期待打开美国市场,书写旧日“传奇”;缓解写作焦虑,寻找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先后对《金锁记》进行了四次自译和重写,产生了四个不同文本,采取了直译、修改、重写等不同的翻译策略。这是张爱玲受到内外双重驱动力的结果,她试图通过这些文本的翻译、创作缓解写作焦虑,打开美国市场,改变经济状况。但是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译者与读者的心理期待差异,以及社会环境的限制,张氏自译作品在东西方均受到了冷落。  相似文献   
7.
晚清小说文类在面对西方新事物时,打破了过去的沉寂,呈现出纷繁复杂、多声复义的面貌。《三侠五义》中,官、侠、盗三种不同的身份,在解读主体意识和国家想象时,产生了无法达成协调一致的喧嚷偏执状况,形成了"众声喧哗"的狂欢状态。其中,"侠"在主体意识和国家想象方面已经接近于现代性,在身体想象、自由追求和权利意识上,能够摆脱伦理纲常的束缚,朝着独立自主的人而努力;同时,对正统的皇权和法典进行了怀疑和修正,为建立现代意义的国家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