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两年高考语用题的考查有回归教材的趋势。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根据课文补写对联 【例1】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戏剧对白,在所给的句子后面续写一句话,要求指明对白中的人物、事件,字数与例句相同,句式与例句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相似文献   
3.
文言词"焉"用在句尾,既可以作兼词,又可以作语气助词。那么,如何辨别句尾的"焉"字是兼词还是语气助词呢?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则就是兼词。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例如: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汉语中,“谓P曰”“言于P曰”都是“对P讲(说)”的意思。“谓P曰”适用范围很广,“言于P曰”却有着特定的运用范围。例如: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言于P曰”是平民(赵括的母亲)对君主(赵王)进言。下面几个句子也是类似情况:①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史记·孔子世家》)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战国策,燕策一》)再如: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史记·伍…  相似文献   
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相似文献   
6.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古诗鉴赏的答题错误都源于考生对考查要求把握的偏差,考生在解答古诗鉴赏试题时,常常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7.
作文的素材在哪里?老师们成天说“处处留心皆文章”或是“生活即作文”,可是转了一圈,素材在哪里呢?这不,为了解决大家这个疑惑和难题,我们可没少花工夫,给你准备了“一箩筐”!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箩筐”,用好这“一箩筐”,并能学会备下自己的“一箩筐”。  相似文献   
8.
语用题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近两年,高考语用题的考查有回归教材的趋势。笔者搜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将语用题结合教材进行考查的形式归类如下,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点帮助。一.根据课文补写对联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戏剧对白,在所给的句子后面续写一句话,要求指明对白中的人物、事件,句子的字数与例句相同,句式与例句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9.
仿用旬式也叫文句仿写,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所给的句子的结构方式、修辞特点、语意情景,加以合理构思再续写一个或几个句式相同句子。所要仿写出的句子涉及到句子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因其将想象联想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哲理思辩能力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