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1.
"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研究,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语法理论界对西方理论的引进和创新。这一句式的研究历史表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照搬西方理论到理论与汉语事实有机结合的过程。推动这一研究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理论的革新与语料积累。  相似文献   
2.
一战以来,英美国家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变革经历了从偏重形式的语言教学向注重交际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对学生片面能力的培养向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的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对后来的第二语言教学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重视教学大纲设计、强调人际关系、强调语言学习研究的思想,以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几种思想、方法进一步整合,最终形成了基于交际理念的任务型教学法。英美国家第二语言教学的变革,给当今中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改革以启迪,那就是把握社会潮流,应运而动,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实验,同时还不能为舆论所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李梅的《现代汉语否定句法研究》进行了简评。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略地介绍了该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则指出了该书尚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三部分给出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NP VP 得 NP 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i VP 得 NPj 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i VP 得 (NPi's)NPj VP",如"他兴奋得脸红了"、"他走得脚疼了".  相似文献   
5.
“NP+VP+得+NP+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VP+得+NP;+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VP+得+(NP.’s)NPi+VP”,如“他兴奋得脸红了”、“他走得脚疼了”。虽然两类就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6.
对于汉语“河”的来源,学术界基本上存在两种观点:“外来说”和“汉语固有说”。有证据表明汉语中用作河流名词的“水”来自于古羌语,“河”来自于古夷语。在北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水”首先具备了强大阵势,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地位最终还是被“河”所逐步取代。  相似文献   
7.
语言本身是不完美的,信息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自然也会出现扭曲,因此说,语言是不可译的;但是信息本身对于两种语言是对等的,要翻译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完全可以回归到信息源,再映射到目的语,这样看来,语言又是可译的。本文运用语言学理论从多个角度对翻译进行了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当重点贯彻就业导向,以满足学生顺利就业的强烈需求。剑桥商务英语(BEC)秉承着就业导向,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依据商务活动的实际需要来检验和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此为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贯彻就业导向,可以从拓展教材内容模拟真实场景、提高教师素质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Web 2.0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原因,我们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大学生信息技术现状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来自国内六所高校(东部地区四所,西部地区两所),共608名大学生参与。通过运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访谈进行讨论,结果发现,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信息时代的语言,但信息技术总体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上,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原生代。大学生认可信息技术在学习和未来发展中的作用,也乐意使用信息技术,但囿于环境和设备的局限,有些信息技术技能仍未熟练掌握,如连接计算机周边设备(打印机、扩音器等),使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以及盲打等。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内部因素关系分析还发现,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焦虑程度与其技术水平有关。文章最后提出要改善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现状,尚需社会和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北方方言里"知道"、"知不道"实际上该记作"知到"、"知不到"。汉语史上较早出现了"知道"一词(语),导致此后出现在口语中表"知"义的"知到"因讹而记作"知道"。后来,这一形式的标准化又反过来阻碍了"知不到"的发展,从而导致"不知道"的最终胜出,乃至今天"知不到"("知不道")只见于个别方言口语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