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效的课堂教学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深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以及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条件性知识。当前,国内对教师知识结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等学者的研究,林崇德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四种类型。条件性知识包括了教师所掌握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1]条件性知识是教师"职业身份"的标志,教师只有精通条件性知识,才能科学地、准确地把知识  相似文献   
2.
庄可 《教育评论》2015,(4):71-73
新升格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更新不及时、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等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办学质量的提高。文章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突显职业特色、增强课程意识、优化教师成长环境、加强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API标准来分析和探讨原油储罐的抗震及抗风稳定性。API标准,比较接受地震载荷下原油储罐的运动与破坏的真实情况,如果原油储罐的容量比较大,则采用API标准来计算原油储罐的抗震性可以满足相关要求;如果原油储罐的容量比较小,采用API标准来计算原油储罐的抗震性则显得要求过于严格,同时,利用该标准计算风载作用下的抗风稳定性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对人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和各类人才造就者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教师要以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去选择和接受美的对象,获得美的感受,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影响和塑造自己的教育对象。很多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品德、智能、身心等素质的培养,而对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和研究有所忽略。从教育实践上看,如果忽略了教师审美素质的作用,学校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根本任务将难以实现,因此,在新时期要加强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激励教育在德育中的育德作用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是缺乏内在激励.在现代心理锻炼中自我激励可以提高行为目标,可以强化行为动机,可以修正行为轨迹.自我激励的方法有立足现在,挑战自我;树立远大理想,调高奋斗目标;榜样激励;积极的自我暗示;积累成功;用格言、座右铭激励自己.我们要爱生活、爱自己,不断激励自己.  相似文献   
6.
庄可 《继续教育研究》2007,4(1):162-164
校园中的隐性教育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重视隐性教育,不仅是教育观念与方法革新的表现,也涉及教育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生长、发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7.
庄可 《内江科技》2006,(1):94-94,85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要养成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最基本的组织要素,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调动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有很多,需要广大教师努力探索。要完善制度,建立机制,积极引导幼儿园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端正教育思想,不断强化自我效能感,将精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9.
自我效能感在心理素质优化中的作用及强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行为及成就有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其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较强,并对其目标定向及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强化学生自我效能感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防止学生出现习得性无助感,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暗示等。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的育德本质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是指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风、人际关系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课程。隐性课程在本质上是对学生产生的一种价值影响。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和产生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对学生道德感具有体验、熏陶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约束、规范作用,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明显的导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