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1.
张謇在实践“教育救国”过程中,以南通为实验地开展近代体育事业。他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与造就健全之国民的教育思想与主张,注重体育教育从南通师范学校到众多新式学校的推广,又筹划社会大众体育。其体育业绩与成就远远超越了一县范围,而领先于国内其他地方,并惠及今日南通的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2.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3.
张謇东游与《东游日记》庄安正1903年5月21日至7月29日(农历四月二十五至六月初六),张謇东渡考察日本。回国后,张謇将赴日期间的日记辑成一束,共二万五千言,定名为《东游日记》(下简称《日记》),分送挚友传阅。张謇自1874年起养成日记习惯,但从未...  相似文献   
4.
张謇与民初苏北沿海的移民大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张謇出于解决苏北沿海南部海门、南通两县贫苦农民的生计与北部淮南盐场农业近代化试验的双重需要,往淮南盐场组织移民从事废灶兴垦,移民运动进入民初形成大潮,与张謇同期组织的垦殖大潮和对移民实施的优惠有着密切的关系。民初苏北移民大潮颇具特点,最后虽归于衰退,但对苏北沿海乃至整个苏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一是近20万海门、南通移民在淮南盐场安家落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苏北沿海人口分布上南密北疏的不合理局面;其二是广大移民基本上完成了废灶兴垦的历史任务,大大改变了苏北沿海的自然面貌;其三是移民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与生活习尚,有力地促进了苏北沿海社会进步和明程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謇的文化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张謇的视角触及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化面临的时代主题、品位价值、中西会通、知行结合、地方资源诸方面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化观。得益于张謇化观的指导,江苏南通近代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因知名度空前提高而被誉为“模范城”与“理想的化城市”,化事业的成就在国内极为罕见。近代中国,在实业、教育以及化事业上有杰出建树不乏其人,但如张謇将三集于一身,并世无双。故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张謇的化观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6.
张謇成为近代名实业家后,不改其人黑客本色,每临农历岁末喜好自撰春联供“状元府”大门张贴,便是一证。观赏存世的23幅“壮元府”春联,即可领略名联佳对的妙趣,又可管窥张謇的思想追求,政治态度以及寄寓联中的亲情,乡情。  相似文献   
7.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8.
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所撰文稿先后被《张季子九录》《张謇存稿》、1994年版《张謇全集》,尤其是2012年的新版《张謇全集》集中收录,得以流传并供学者研究.但因张謇一生撰文无数,加之张謇研究热持续高涨,学者搜寻其散佚文稿的兴趣依然不减.即使在新版《张謇全集》出版后,仍有部分张謇散佚文稿被陆续发现.而在最近两三年面世的张謇文稿中,其中散佚时间长达一个多世纪,散佚经历颇为独特,学者非常关注,蓦然隔海眺望才见踪影的一篇文稿,恐怕非张謇壬午年(即1882年)写成的《朝鲜善后六策》(以下简称《六策》)莫属!我聊感庆幸的是,自己长时间坚持参与搜寻《六策》,屡屡碰壁,终于发现《六策》在海外的藏身之处,并促其回归张謇的故乡南通.  相似文献   
9.
"土产土销"是大生纱厂创办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制订的营销方针,曾在南通和东北的三个区域市场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其后清民易代,时局动荡,日商乘机强势侵入,三个区域市场又发生了不利于"土产土销"的重大变数,其中与日商实力上的悬殊,以及张謇在东北市场上的营销失误等,导致"土产土销"消极作用凸现,大生纱厂因此走向衰败.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市场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商品流通的因素,但张謇未能把握好历史给予的变更营销方针,开辟新市场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1943年4月至1944年9月,苏中国分区(相当于今南通市及属县)的抗日军民在长江出海口北侧的江海平原上开展了反对日伪“清乡”的斗争,这场斗争声势渗浩大,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受到杰裕,陈丕显等分区反“清乡”斗争胜利60周年,笔者将有幸亲见,抄录的5份抗日反“清乡”传单向读者展示并略加评析。这5份传单文字不长,但见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