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庄雅明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08-109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作文教学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着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正因如此,几年来,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构建了“体验作文”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一、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性要求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平衡,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积累。课标也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还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里的积累包括语言积累和表达方式的积累,也包括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积累。为了让学生找到作文的感觉,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表达的更好,在素材的积累上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博览群书,增强文化底蕴;二是留心生活,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