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同课异构,是不同教师选用统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它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展示教学者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发教学者智慧的碰撞。同时,使听课者在比较学习中感受不同设计的优劣,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培训和提高的目的。但是同课异构不是执意求新求花哨,  相似文献   
2.
规范学生行为不能捆住学生手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常看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不准学生做什么的规定比比皆是.甚至不准学生打篮球、踢足球也列入某些学校的校规校纪中.这不由得使人纳闷: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哪些有益的活动可以去做?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得到保证!某校因学生人数多,操场面积小,经常发生学生踢足球击中学生和打破玻璃的现象,学校明令规定校园里不准踢足球,因此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学生们拿着足球在兴高采烈地当篮球投来投去,可是,这样也容易发生碰撞,于是学校又规定,操场里不准打篮球.  相似文献   
3.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是沟通学生写作和教师讲评的关节.作文批改得法,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情感,快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去年6月份,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把安全工作重心转移到预防上来。因此,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分析本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具体措施,真正把安全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上来,将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近年安全事故的许多案例,我认为校园内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八种类型,学校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5.
同课异构,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教学交流形式,它是不同教师选用统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的不同教学。同课异构最大的优点是它能够展示教学者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发教学者智慧的碰撞。  相似文献   
6.
同课异构,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教学交流形式,它是不同教师选用统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的不同教学。同课异构最大的优点是它能够展示教学者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发教学者智慧的碰撞。同时,它能使听课者在比较学习中感受不同设计的优劣,取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种版本的教材编写内容不尽相同,尤其在甘肃好多地方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教学内容较多,教学分量重,对长期使用人教版的教师来说,无不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调研发现,许多教师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新课程理念掌握不够准确,教师自身素质尚需提高,因此出现驾驭教材肤浅、方法简单、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所以,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培养教师自主学习意识,挖掘课标内涵,吃透文本精髓,运用恰当的适合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体现"语文味"的显著标志。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如果操作不当,教学结构则显得臃肿,甚至使文本解读的思路受到严重影响。如《小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课的教学——师:小虾吃东西时怎样有趣呢?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动词。认真品读这些动词,你们从中感悟到什么?  相似文献   
9.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是沟通学生写作和教师讲评的关节。作文批改得法,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情感,快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针对性。是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对需要说明的问题用直观规范的符号标注明了,或在眉批、总批中直接鲜明地指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的明确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如给作文能力差的学生评改作文时,评语要轻评重改,要浅显易懂;而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评语要轻改重评,要有启发性。既要负责任,又要“不负责任”。对一些“琐屑问题”,随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他们会逐渐自己克服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倡导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延伸,拓展学生阅读和思维的空间。但是教师如果把握不当,脱离了文本这一主线,就会使所拓展的内容成为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如:有位教师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南辕北辙》一文,在带领学生蜻蜓点水般地接触文本之后,便开始呈现繁杂的拓展内容,使拓展变成了一种无的放矢的花架子,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