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甘肃妇女精神层面的社会生活环境比较文明,需求层次日渐提高,主体选择随年龄减小而更加富有主动性.精神生活质量提高有其外在因素:党的新农政策实施、政府文化事业投资、志愿者文化下乡服务等;也有其内在因素:家庭结构改变、物质生活改善以及自主意识增强等.然而,农村妇女精神生活的需求层次低端性,心理基础传统性以及联系互动自发性等问题还大量存在,需要通过政府、市场及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共同应对解决.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设立心理辅导室或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民生问题的特点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政治问题。新时期我国民生问题呈现出全局性、社会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从国情出发,立足于让全体国民合理地分享到国家持续发展的成果,坚持以发展经济为根本前提,以扩大民权为政治基础,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制度、体制改革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振兴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西部地区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间的互动耦合作用逐渐增强;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耦合协调程度在时间上呈现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总体体现为乡村振兴主导型的发展类型,经历了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上呈现区域差异性特征,即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的综合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北地区的陕西、宁夏、新疆,但这种空间差距呈现出逐渐缩小的态势。该研究为全面认识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经验支持,同时丰富了农民职业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随着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向和教育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困境和弊端.如何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向,改革教育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一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自古及今,人类对何谓身心和谐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儒家在实现身心和谐问题上以中庸之道为基本思维方式,以处理义利关系、生命与人格的关系为主要关切内容,以修身养性为根本实现途径。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再分配能力作为国家再分配制度及其执行能力,只是历史地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再分配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中国只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坚持依法分配,注重在间接分配过程中有效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才能逐步实现国家再分配能力现代化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设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但是,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何种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