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力观的产生在于客观需要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产生结构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科学技术和管理成为生产力要素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导致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需求的动力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需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饥饿感日益加剧。 产业结构的变革,促使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兴职业的剧增。在发达国家,夕阳工业的衰落和朝阳工业的发展,导致一大批旧职业的淘汰和一大批新职业的剧增。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密度、知识密度、信息密度越来越大、促进了人类社会对新技术、新办法的研究和发展。 科学与技术的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杂交,促使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迅速发展和知识增长量的加剧,从而导致展础教育的人才产品必须在参加  相似文献   
2.
现在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端倪已初现。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新知识是发展经济获得效益的最关键要素。要跟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把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作为发展经济的关键。而要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就必须是企业的组织行为,所以,建设学习型企业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学习型企业必须要求员工是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员工必须把学习作为工作的必需,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本身素质。要建立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员工,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必须探索岗位培训的新特点,并根据这些新特点抓好岗位培训工作,才能提高职工的素质,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岗位培训具有适应性。 岗位培训具有明确的职业性特点,是以培养创造价值能力为核心的培训。它要求接受培训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就是企业员工学习力的竞争 ,即企业必须成为学习型企业。因此 ,需要开展职工教育 ,对员工进行在岗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新时代要求和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职业教育教师,怎样才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呢?我们认为:提高职教教师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刻不容缓。其理由是:首先教育是为将来储备人才的,所以教育必须有前瞻性。即职教教师今天所做的工作,必须符合将来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滞后的教育是不行的。而要使教育有超前性,职教教师的思想观念必须有超前性,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行为习惯必须有超前性,否则就培养不出有超前性的人才。其次,当前科技进步,经济高速发展,信息、知识日新月异。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用常规的速度是不行的,只有高起点、高速度地培养人才,才有可能后进变先进,这…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需要有高技能的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可通过提高认识、建立激励机制、拓展新路子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岗位培训是当前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要搞好这一工作 ,必须更新观念 ,明确内容 ,选择现代化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8.
大中专毕业生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技术进步、生产发展、后劲储备的人力资源。2001年,我们做了“大力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拓宽青年科技人员成才之路”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做法是: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竞争意识见习生(大中专毕业生称为见习生)刚刚走出校门,他们充满热情、踌躇满志,渴望拥有一个能够使他们身心舒畅、大展宏图的工作岗位。所以,以见习期为契机,通过加强对见习生的教育管理,加强见习班建设,努力创建适合见习生发展的氛围与空间。在组建见习班的过程中,一方面想方设法为见习生创…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来源比较广,相互的差异比较大,不但存在地域生活习惯差异,而且受教育程度、年龄、智商差异也比较大。他们的经历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不同,需求也不一样。从普遍情况看,他们比城市工人的文化水平相对低,综合素质也不高,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要差一些。据调查统计,在农民工中平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在70%以内,所以对他们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职工培训的成本与效益是什么关系?它们是正比关系吗?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一些企业领导者认为职工培训既占用时间,又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给企业增添了负担,开展职工培训得不偿失.他们只看到了职工培训的成本,而没有看到成本后的效益.职工培训的得与失、成本与效益究竟应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