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经常会坐火车穿梭在杭州与宁波之间。15元票价的火车是两地之间票价最便宜的绿皮车,29元票价的火车是城际列车。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毕业生质量追踪评价指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当前高校却缺乏对职业素养应有的重视,缺少合理的培养方式。文章提出开展职业活动是培育职业素养的有效渠道,并具体设计了职业活动的生成方法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心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往往为社会忽视。本文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所存在的主要不良心理现象,剖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心态需要全社会多层面来共同构建。  相似文献   
4.
自我导向发展是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能顺应教师内心需求不断激发个体自我超越.高职院校年轻教师自我导向发展模式的金字塔能力结构包括:塔基,即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塔身,即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塔颈,即自主决策能力和反思能力;塔顶,即教育境界.自我导向发展所需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来自学校、教师个人以及朋辈群体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在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教学活动往往只重教师而忽略受教育者的作用,因而其效果与教师预期相差甚远。德育内容认同感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德育低效的原因:输入学生脑中的道德内容在与既有的道德观念匹配后才能成为道德认知,在充分达到评价、感受、行为倾向三个层次后才能转化为恒常的外显道德行为输出,成为学生稳定的道德心境。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延续着重“问题取向”轻“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幸福教育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开始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幸福教育主要包括树立正确幸福观念、培养体验幸福能力、塑造追求幸福品质三个方面,力求使学生真正领悟生命意义,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日渐受到国家以及学校的重视,但仍存在着诸多困境.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是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核心要素.研究从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角度破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以期改善教学效果,真正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树立学生心理健康观念、培养积极心理素质的主阵地。结合社会需要和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作为必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面向学生的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要主动融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培育学生积极职业心态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实现公共课程的职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