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选择题是近年来国内外考试、测验中颇为流行的一种题型。它的优点是,题目数量多,考查知识面广,评分准确迅速,不仅可检查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还可考查灵活运用知识、逻辑推理等能力。在试题中更多的采用选择题,可以提高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随着形势的发展,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命题艺术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两方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绘制实验装置图的要求是:初三“学会”,高一“熟练”。就目前中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做到这一点的学生是为数不多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有着重大的意义。娜·康·克鲁普斯卡雅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方法》一文中说:“家庭作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家庭作业安排得很妥当,就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巧。”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布置课外作业的艺术,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解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反映学生解题能力差。例如今年高考化学试题,一般学生都说题目不难,应该成绩很高,但事实不然。学生解题能力差,原因有二:一是“双基”不过硬,二是解题不得法。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解题时才能够思路清晰,左右逢源。同样,通过严谨的解题训练,基础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得到巩固与深化。因此,在加强“双基”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解题训练。我在指导学生解题时,主要抓了三个环节,即审题、剖题、解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育科学和行为科学都得到长足发展,二者的相互交叉、渗透日趋频繁和深入。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教育行为学的建立已初显端倪。它的建立是行为科学广泛深入各应用领域的产物,也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学论原理,课堂教学结构首先是组织学生上课(常称组织教学)。有些教学论者认为组织教学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最多一分钟,应该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进入上课的准备阶段。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实践证明,仅仅是班长叫了“起立,坐下”之后的片刻安静,并不意味着组织教学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严肃认真的课堂纪律,井井有条的实验秩序,张驰适度的教学节奏,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教学的好坏,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品德修养,个性形成,学习效果,能力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等等。总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这个构成部分往往被一些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组织教学没有搞好,外在表现是拖延教学进度,影响教学质量,甚至酿成师生对立。内在表现的挫伤心理健康,损害品德修养,影响个性形成,防碍智能发展,更是难以估计。因此,组织教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对组织教学艺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原则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应该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全面提高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课外活动是全体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仅仅为了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所以必须坚持全面提高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些有益于教学的活动。例如,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参观和现场教学、  相似文献   
8.
实验能力包含着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和各种能力的集中表现。如 果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处理数  相似文献   
9.
解题思路教学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不同题型有不同目的的思路教学。根据选择题的特征,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顿悟性。有人认为选择题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解决这种问题主要靠辐合思维。但是实践证明,在选择题解题思路的教学过程中.确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本文将通过几例选择题思路分析,探索利用选择题特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个体思维的发展是在个体实践活动中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实现的。而掌握知识这个过程本身就要求相应地促进为掌握这些知识所必需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为以后知识的掌握创造新的内部条件。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中,选择同一内容的题目,采取不同形式的变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