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往今来,音乐宛如一股奔腾不停的激流,倾入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渊远流长,永不止息。它那特有的艺术魅为,使人为之心驰神往;它那深邃的审美情思,给人以愉悦、抚慰、智慧和力量。在漫长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音乐还被广泛综合应用于舞蹈、戏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混乱状况在逐步改变。可是,由于林彪、“四人帮”长期以来的干扰破坏,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仍十分薄弱,学生水平参差不  相似文献   
3.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伴随着我国国民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使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从延伸培养目标、扩展通才教育两方面来调整自身的改革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体现着祖国的光辉音乐形象,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中小学生的必唱歌曲。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是实践和检验音乐作品存在价值的主要途径.从其传播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两大类.直接欣赏是表演者和欣赏者面对面的审美活动,是音乐本原声通过空间传播,直接为欣赏者的听觉所感受.而间接欣赏是非面对面的欣赏,它首先将表演出来的音乐通过特定的媒体进行复制,然后以复制音乐的再现供人们欣赏.在现代社会的音乐生活中,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各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二者互补共存,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是通过听觉感受的艺术,音乐教学无疑离不开对音乐的聆听、欣赏。除了在唱歌、乐理视唱等教学中,要充分遵循这一规律外,还要系统地学习乐理以外的音乐基本常识,欣赏中外优秀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因此,在《中小学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构建中,音乐教育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但主要是它的审美功能。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审美心理和教育心理的有机交织、融合,在完整统一的网络中运转,是音乐审美教育任务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研究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对于认识和把握其特点、规律,从而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不是学习音乐专业的,也没有从事过专职的音乐教学活动。但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却十分重视大众歌曲的社会作用,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是大众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九一六年,抱有教育救国思想的陶行知回国后,便致力于改造旧教育,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教育的活动,先后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主张。他赞同蔡元培提出的注重“美育”的意见,在一九二七年创办晓庄师范的时候,就明确规定了五项培养目标:健康的休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并把音乐列为正式课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走出了单调贫乏的低谷,经过短暂的复苏期,逐渐呈现出纷繁火热的态势。过去被视为禁区的现代作曲技法,现在有了自己的作曲家、作品和演出,填补了我国音乐品种的空白。特别是当宽松的文艺政策给流行音乐发放了通行证之后,流行歌曲迅速占领了音乐舞台广泛传播,几乎成为中国当代音乐的主体……。人们有理由说:中国人的音乐生活不再寂寞了。然而,冷静下来理智地思考一下,则深深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共性与个性相互依存的艺术生命体。其共性体现在美学特征和多种表现手段上;其个性则由类型化个性尤其是个体化个性等多种因素构成。缺乏个性的音乐必然一般化、公式化,没有感染力;缺乏共性的音乐则易出现“非音乐化”倾向,也难以为听众所接受。因此,音乐家必须努力寻求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