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道德伦理是社会道德伦理的延伸。针对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网络道德伦理问题,网络道德伦理教育急切需要从传统的“供给驱动”教育模式向现代的“需求驱动”教育转型,即以需求驱动网络德育,从而更加切实可行地进行和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步探索并实施了以“兴趣——参与——持久”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教改思路。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作前指导,诱发兴趣对学生的作前辅导,教师除辅导其文法外,还要设法诱发作文兴趣。特别是起步作文,使学生一开始写文便以“爱”字着笔,从“乐”字开始。因为,对于一个事物,只有爱它,才可能去了解它、钻研它。所以,教师必须在兴趣培养上下功夫。教师可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优秀作文,以赞赏的语气,有声有色地朗  相似文献   
3.
《桂林山水》教学A、B、CA.遵路导学入境悟神湖北黄石市龚家巷小学姚洪泗一、激发情趣,导入情境。教学一开始就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在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桂林山水》时,我首...  相似文献   
4.
利用鱼骨图能够系统地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可应用鱼骨图分析法,定性地分析影响专利审查质量的六大方面因素。本文针对中国专利电子审批系统上线之后的专利审查现状,系统地提出影响专利审查质量的各层次因素,为持续地提高专利审查质量提供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直觉思维是指思维对感性经验和已知知识进行思考时,凭借已有的经验、知识、信息,越过许多中间环节,凭借已有的经验、知识、信息,越过许多中间环节,不受甘种规则的约束,通过想象、猜测以及高速度的对比、分析、综合,对事物作出的估断或预见。  相似文献   
6.
覃晓催 《广西教育》2012,(5):72+80-72,80
2010年10月,我校参加了北师大"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实验。《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实验的载体,在本次实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使用至今还让许多的实验教师困惑不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分层测试卡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本次实验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公民意识研究成为各界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并产生了许多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基于此,选取170篇关于公民意识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从研究主题/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三个维度来梳理和总结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民意识研究主题/内容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的公民意识研究较为囿限于理论推演,缺乏充分的实证性的调查数据支撑,超过一半的研究为理论思辨性的。同时,农民及农民工、中小学生、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公民意识问题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通过气象条件及地理位置分析,提出了水气系数的概念。为定量研究蒸发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小,计算每月不同风向出现的频数和平均风速,用水气系数影响程度来计算得出建设西湖对周边环境改善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有关小学生作业问题的思考陈懋催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必需手段。而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的作业,也成为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怎样才能提高作业在教和学中的效益呢?这至今仍然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10.
《赠李司空妓》诗,《全唐诗》中初得此名,以为刘禹锡赴扬州大司马杜鸿渐宴,席上赋此诗。此与唐人范摅《云溪友议》中所载同。然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却言此诗乃刘禹锡罢和州回京后赴李司空宴会时所作。二书所载,大相径庭。入宋后,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又衍生出韦应物赴杜鸿渐宴会时作的说法。此后,该诗的记载虽层出不穷,然大抵沿袭此三种说法。细考之,此三种说法不仅自相抵牾,且均与史实不符,不能成立。此诗很有可能系后人伪作,托名刘禹锡(或韦应物)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