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离骚》这首伟大的抒情长诗集中地体现了屈原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特征。这首长诗有三百七十二句(诵读单位,非语法单位),有“之”字的计九十八句,即大约每四句就有一句是用“之”字构成的。“之”字在《离骚》的句子构造上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离骚》是怎样地运用这些“之”字,这些“之”字构成一些什么样的句式,把它弄清楚,是研究《离骚》的艺术形式不可少的工作,只是历来研究屈赋的人却很少去注意这一点。胡光炜著《离骚文例》曾说到“之”字的用法有三:甲、言之间  相似文献   
2.
中学新语法体系就是1984年颁布试用的《中学教学语法歪统提要》里所介绍的体系。中学教学语法本来是有一个体系的,这就是1956年制定  相似文献   
3.
1981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了“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会上产生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全文发表在《中国语文》1981年第六期)。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根据《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起草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征求意见稿)》,后又经过六次广泛地征求意见,六次修改才定稿。《提要》全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及《语文学习》本年第二期。《提要》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学教学语法的新体系。有了新的体系,随之就会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学语法本来是有一个体系(即系统)的,这就是《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暂拟系统》的制订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了。近年来语言学界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在新的情况下,中学的语言教学也就呈现在许多分岐,使得教师无所适从,无法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学生也不知道以哪一种讲法为是。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一个修订《暂拟系统》的任务:寻求一个为大家能共同采用的新的教学语法系统。为了这个目的,一九八一年七月在哈尔滨举行了一次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经过到会的语法研究工作者和语法教学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有一个长句子,这个长句子就是文章中的一段。不少同志对它作过分析,有的认为是一个单句,有的认为是一个复句。而认为是一个复句的,对其中的层次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意义关系又各有不同的看法。总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分析法为中学语文教师所一致认可。木文试对照俄文译文的结构,对汉语译文的结构分析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释“兮”及《九歌》句法结构的分析(续)廖序东通过《九歌》句结构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兮”字处在哪种虚字的地位。下面是《九歌》句结构分析的结果。(-)“兮”字处在虚字“之”字的地位按“兮”前后文之间的语法结构,在用“兮”字的地方,是本可以用“之”字的。这种...  相似文献   
7.
壹前言《天问》是屈原写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奇特的长诗。它系统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它全由一句一句的问话构成。诗人在这首长诗里一口气提出一百七十六个问题,“从天地开辟以前问到天体的构造,地上的布置,从神话传说时代问到有史时代,从身外的一切问到作者自己。”(《屈原赋今译》,第5页)诗人对于当时的传统观念和理想化的历史事实敢于怀疑而提出自己的问  相似文献   
8.
《离骚》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这篇杰出的抒情长诗通过它的特殊的艺术形式集中地塑造了诗人屈原自己的形象:热爱祖国,同情人民,有高尚的品格,坚持远大的政治理想。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就表现形式说,《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广泛的。和《诗经》比起来,《离骚》的句法是很特殊的。《诗经》里的诗,句子都很短,大都为四言诗,而《离骚》为了加强句子的表现力量,突破了四言诗的定格,句子长了起来,而且散文化。《离骚》三百七十二句,以六言为主体(278句),杂以五言(28句)、七言(55句)、八言(10句)、九言(1句),而绝大多数的句子都有一个虚词。有“之”  相似文献   
9.
论句本位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本位语法为黎锦熙先生所倡导。对词类本位语法而言,句本位语法是一种重大的革新与进步。本文前四部分先论述黎先生句本位语法思想形成的三个因素:一、对汉语特点的认识;二、国外语法著作的影响;三、教学实践的体会。然后对句本位语法教材——《新著国语文法》和以句子为中心的教法,对句本位语法的析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以及析句结果的表示法——图解法和读书标记法等作了全面的回顾与评价。本文最后一部分着重论述黎先生的句本位语法思想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应好好地继承,并应吸收现在语法与语法教学法研究的新成果加以丰富和发展。语法教学因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不同,教材和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句子为中心的语法教材和教学法可以供实验,供选择,也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要理解、记住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要把这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于古代汉语作品的阅读上,也就是说把理论和知识转化为技能。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从学习到运用,把理论和知识转化力技能,这中间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练习,或称为实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