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摘要:旅游英语专业是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同时其要求也较高,学生要同时掌握旅游和英语的知识。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技能性与应用型,但目前专科院校在该专业的人培养模式上模仿本科院校的做法较多,这样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因此本文分析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廖治敏 《海外英语》2012,(23):171-173
景区标识语的英译对介绍景区特色文化,引导游客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艺术,自然及人文风光等方面起着引导性的作用。该文借用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探讨成都的一些特色景点的标识语英译,以期丰富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藏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评价语的实地数据收集,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得出结果,并根据与藏区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访谈的记录,分析藏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评价语在语效上的缺失,具体体现为对合作原则的违背和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在此基础上,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藏区初中英语教师改进课堂评价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运用澳大利亚学者马丁等发展的评价系统理论,评价系统有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从这三方面尝试性地探讨薛宝钗诗歌在源语和译语中的人际意义异同,以期发现薛宝钗诗歌的文化意义在评价系统下的保留与缺失。  相似文献   
5.
文化负载词是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有的文献中,作者发现,针对成都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分析相对较少,基于这一情况,本文以成都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为研究对象,探索成都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期丰富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研究,并推动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为指导,从体现人际功能的情态和语气系统对比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诗歌《临江仙》。分析结果表明《临江仙》的情态意义比译文具有更多可能性,语气意义比译文强烈。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Lakoff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题隐喻三个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原著和霍克斯译本中薛宝钗诗歌的典型隐喻,探讨在概念隐喻模式下隐喻的文化对等度。  相似文献   
8.
《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力作,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已被译为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在文化竞争激烈的今天,此诗的译文对我国文化的传播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出发,在众多的译本中选择中外译者的译本各一份,分析译本与原诗的对等,以期丰富及物性角度在中国古诗翻译及翻译分析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廖治敏 《英语广场》2017,(3):121-122
本研究以阿坝师范学院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学习焦虑心理对他们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该研究探讨了解决焦虑心理对英语学习负面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