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正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犯堆砌字词的毛病,认为增加字数就可以展现更多的内容,使用华丽优美的语言才能够彰显作文的深度。其实,一篇优秀的作文不在于内容的多与少,而在于精;不在于语言文字是否华丽,而在于情感表达的真挚。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小桔灯》为例,虽然作者没有进行大篇幅的描述,但是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给读者留出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下面,笔者结合课文《小桔灯》谈谈其对学生写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人文化的语文课能“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在考试制度、教材、评课标准的引导下,传统的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老师则是熟练工人,切割打磨,轮番上阵,学生想象的翅膀无法打开,学生成了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的产品,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教育的人文意义丧失殆尽,造成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缺失。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不由发出这样的一个呼声:“让人文精神重回课堂。”  相似文献   
3.
人文化的语文课能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在考试制度、教材、评课标准的引导下,传统的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老师则是熟练工人,切割打磨,轮番上阵,学生想象的翅膀无法打开,学生成了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的产品,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教育的人文意义丧失殆尽,造成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缺失。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不由发出这样的一个呼声:让人文精神重回课堂。  相似文献   
4.
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入手,分析高校网络原住民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要抓好两方面工作。对传播主体而言,应树立网络思政教育理念,设计高校网络原住民个性化教育,加强多媒体技术培训和指导,合理规划思政教育传播课程。对传播对象而言,应加强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冷”思考,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廖燕丽 《东南传播》2015,(6):148-149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女性命运变化的重要转折点。《唢呐烟尘》是一部记述家族风雨史的纪实性文学,书中以两名女性:外婆万冰如、母亲陶琴薰作为线索人物,以生动的笔触、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了个人和家族的遭遇,展现了这一时期女性命运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廖燕丽 《广西教育》2014,(41):56-57
正回顾性反思是指授课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假如教师长期使用单一的回顾性反思进行反思,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应舍弃单一的教学反思形式,综合运用前瞻性反思、同步反思和回顾性反思3种反思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逐渐接受了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反思方式,并积极运用到实践当中。当前,校园活动反思方式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回顾性反思层面,在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