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早已是全球性问题,近年我国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解决这一问题是加强实践教学,探索与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其顺利走上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2.
建构和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苏东剧变为标志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历史低潮时期,更由于全球化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非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我国文化形态在互联网上处于整体性"失语"状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逐渐被弱化的现实引起人们关注和警惕。保障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相互作用中以及意识形态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寻找发展的总体政策战略。  相似文献   
3.
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理论创新、理念创新、战略创新、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特拉西创立以来就争议不断,一直是西方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辩论的焦点。对西方学术界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近几十年关于意识形态社会功能、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的终结、意识形态与科学关系、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等问题进行梳理,强调全面、辩证认识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批判“意识形态中心论”、“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6.
论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廖胜刚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二战以来,不仅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而且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有一定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