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代文学教学与其说是文学知识的传授 ,不如说是一种思想训练 ,这是它不同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其他课程的地方 ,也是它作为一门最年轻也最活跃的学科的特性所在。“当代文学”这个名称就意味着它与当下的文学进程密切相关 ,而一时代的文学往往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的最本真的体现 ,因此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 ,不惟文学价值观 ,整个精神价值的确立 ,都可以从当代文学的实践活动中找到可靠的起点并获取鲜活的资源。基于这一认识 ,海南师院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在承担校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建设过程中 ,开展了一项名为“探索者之…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韩少功的研究偏向于具体的作品,整体论述较少。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缺失。文章侧重对韩少功的小说、散文进行整体性论述,主要涉及创作阶段、作品内涵、艺术特征等方面。论者希图通过此一叙述,能对韩少功的创作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暗示>发表于小说创作园地<钟山>上,就给人一个"暗示":这应是篇小说.后来陆续出现的评论文章,不管是贬抑还是褒扬,都是建立在认定其外在形态为小说或小说之变体这一基础之上的.即使有些评论家指责其文体实验的过火,但至少已认定为"小说"文体之实验.这种认定是与韩少功的引导很有关联的,那么这种引导是否得当呢?  相似文献   
4.
王蒙曾自谓为老树之茎干,喟叹作品如片片落叶之飘零,神伤其过往。又希冀新芽的嫩黄。当处于阅读之主体地位观照王蒙复出后发表了的系列散文时,“老树”形象隐退了。脑际浮现的是一个火红且枝繁叶茂的枫树表象。其新时期散文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蓬勃的生命体——生活,尤其是他行走边疆的16年是这生命体深广的根系;面对放逐的命运,坚定的人生信仰让他拒斥自杀或沉沦,而选择了韬光养晦,这信仰——散文中流露出的精气神——就若直面雨雪风霜而从容不迫的壮硕树干;这根系与树干自然赋予了枫树一身火红繁茂的枝叶。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于木子美等网络现象的研究,侧重于分析其女性主义立场,并大多倾向于作出伦理道德的价值评判。这无益于深入探讨该现象所蕴含的复杂文化涵义与隐秘的话语/权力关系。论文通过分析“看”与“被看”的意识形态效应,以图揭示木子美们如何掉进了这个虚虚实实的网络陷阱——网络脱衣舞与女性主义倡导的身体写作有着一种吊诡性的关联。在商业主义的合围中,性革命的失败与躯体的暴露形影相随。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考虑到更复杂的问题情境。术予美们的强力姿态与陈染、林白等人的自恋、幽闭构成了一种戏谑性的出离和反动。而且,狂欢性的午夜诗学通过身体献祭获得了越界的话语能量。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7至12月2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和学会年会,适逢新世纪文学进入第10个年头,当代文学自身的繁盛与新变,为会议提供了丰盈的话题和展开反思、总结的历史角度。会议共有三百多人出席,43人大会发言,一百二十余人小组发言,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和文学研究给以富有建设性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有关"反本质主义"的持久论战表明,在处理一些知识、概念问题方面,学界都能较有效地规避本质主义的禁锢,并防范反本质以至陷入相对、虚无的陷阱,但在处理理论体系时,则往往无法逃逸出僵化的思维模式。这种僵化主要表现为对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二元区分的盲目固守。而理论体系归根结底涉及到文学理论的"美学立场"与功能问题。对此,关系主义重新启用了"美学立场"这一左翼思想界很具实践效能的传统概念。不过,它并没有因其美学立场而放弃文学性质与特征的研究。话语分析这一方法论有效地将美学形式与立场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导语 1999年8月.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当代文学结束了无史的历史。由于它是第一部个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治史理念与方法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都当代文学史。这部书以客观、冷静、有距离的方式重现了当代文学的历史场景.赋予文学史写作以鲜明的学术个性.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带进了学术化和学科化的时代.为当代文坛所激赏.不仅在当时反响强烈.也对其后数年的当代文学学术空间的开拓起着持续的引领作用。同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该书亦以独特的文学史观与述史方式体现出重写文学史的收获。其卓然的学术姿态在当代文学界引起广泛的注目并得好评,与洪子诚的文学史一起.构成当代文学学术天空上的双子墨座。2004年1月.由孟繁华、程光炜两位博士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世纪第一部有学术创生力的当代文学史著作,是一部吸收了“重写”经验而又富有学术想象力的当代文学史。它将文化和艺术的经纬交织.绘结出当代文学的历史地图,展现出叙事权力在建构历史时的魅力与超越品格。这三部当代文学史都以新的知识型构和不可拒绝的力量.进入大学文学教育,对于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它们是破解文学史观与历史处理方法之间的关联的经典性文本。基于以上的认识。2005年3月.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毕光明的组织下.对这三部新型当代文学史进行了比较性阅读。并在“当代文学研究”课堂上就研读体会开展了讨论。参加讨论的有研究生颜水生、田文兵、廖述务、罗勇、王春艳、康艳琴、王海丰、张朝霞、邹艳琴、张燕等。下面是部分同学讨论稿的选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