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有幸拜读了李争光先生的理论专著《歌词创作艺术》(吉林大学出版社),不时被其中新颖的体例,不俗的构思,严密的逻辑论证,精彩的举例以及那如骏马就坡一发而不可收的酣畅文笔所激动,我虽不懂歌词创作,但一股不可抑制的欲望推拥着我,使我拿起了笔:我要为这本不俗的著作写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2.
为巧合正名     
在近几年的文学界,常常会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就说那场贬抑通俗文学的(当然指群众喜闻乐见的)鼓噪罢。有人就借机对艺术巧合进行了指斥和贬损,似乎是巧合给文坛带来了邪气和虚假。有位作者就公开讲过:巧合从根本上违背文学的现实主义原则。这种武断,着实刺激起笔者的逆反心理,觉得应当为巧合说几句公道话。  相似文献   
3.
艺术灵感理论是美学界的受害者,特别在十年内乱期间,各种诬蔑不实之词集于一身,几乎把这个并不驯服的灰姑娘整垮,但是艺术家却以他们的创作实践证明了她的存在。当人们热昏了头脑趋于冷静和正常的时候,大家不得不用熟悉而又陌生的眼光重新观察、捕捉这位灰姑娘的行踪,并以审慎的态度来研究她的外在风貌和本质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灵感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文章不加分析地将创作冲动和灵感冲动等同起来,这是很不妥当的。诚然,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是需要有情感冲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冲动都是创作的真实信息,因此它也不见得一定“会使艺术家或迟或速进入创作过程”。我们以为,创作冲动不同于灵  相似文献   
4.
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情感因素,文学中嫉妒描写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两个方面,人物的嫉妒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即“眼红——嫉恨——嫉怒——嫉毁”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部长篇小说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当代长篇小说带有倾向性的 基本态势和大的走向。理性的严肃性与情节的生动性相结合,尽可能地拓展作品的 艺术空间,是作家们共同追寻的审美目标。  相似文献   
6.
艺术幻觉是艺术家在迷乱的心理状态或虚静、专注乃至疲惫的心理状态中出现的幻觉或幻听;它的产生需具备过去的经验积累、特定的情绪条件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情感因素,文学中的嫉妒描写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两个方面,人物的嫉妒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即"眼红--嫉恨--嫉怒--嫉毁"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张东焱 《承德师专学报》2001,21(3):13-15,26
错觉是对现实对象的错误反映。艺术错觉追求情感的真实,外错内真。艺术错觉具有主观歪曲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反讽的基本性质是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反讽的语言类型有克制陈述、夸大陈述、正话反说、悖论性反讽等;反讽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叙述方式,也是小说的美学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冀东籍青年作家关仁山的小说,以生他养他的故乡“雪莲湾”为背景,塑造了一批真实、鲜明、生动的北方农(渔)民艺术形象,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表现了作家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的淳朴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