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了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商务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提高商务外语人才的就业竞争力,我们要在以下方面形成创新思路: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商务特色;实现校企对接,注重教学团队的涉外商务背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阔学生的国际商务视野;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综合商务素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大大提升,给世界带来了中国国际品牌的冲击波。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大多数中国企业在经济总量和出口总量不断创造新高的同时,中国传统品牌的竞争优势却在持续下滑,国际品牌更是寥寥无几。金融危机后,国际品牌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大力加强国际品牌建设,加大高附加值品牌产品的出口,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在发展战略上,中国企业必须实施专业主义路线,经营和管理好自己的国际品牌,加大海外并购知名企业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从2009年年初开始,正当我国的对外贸易从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慢慢走出来的时候,中国所遭遇的贸易摩擦没有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复苏而逐渐消失,相反,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还逐渐升级。中国遭受贸易摩擦的领域由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扩展、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由产品领域向产业、政策等方面扩展。对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4.
文化贸易水平已经成为各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提升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培育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我国文化产品贸易起步晚、出口少,且贸易逆差逐年上升,其现状令人堪忧。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产品依托不足、第三产业不发达、传统文化挖掘不够、缺少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等,都是导致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及趋势,不断总结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经验和教训,培养有全球视野的文化创意、文化营销人才,在全社会形成提升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意识,这是改变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根本路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现代科技,迅猛发展.21世纪,当美国、日本、英国扬威立锥的时候,朋友,做为中国人的我们更要骄傲地挥舞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荧光棒高呼:"中国,世界的又一颗新明珠."……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分析目前中小企业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探讨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探讨如何优化翻译专业硕士现有的培养模式,减少翻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首先对于目前的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以诺德提出的功能加忠诚翻译理论模式为指导思想,从师资培养、翻译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翻译专业硕士框架下的商务口笔译人才培训效果.将对如何缩短翻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提高翻译专业硕士毕业生的未来职业竞争力,最终促进翻译专业硕士教育的良性和健康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企业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视角,提出在高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方向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加大对学生必备的从事国际贸易的思维、商务语言表达、跨文化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对学生诚信、感恩、敬业等职业道德的训练。这将有利于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有利于解决高校专业课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张佰英 《教育科学》2012,28(2):24-26
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贸易新趋势的形成,从整体上看,我们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的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国际贸易职业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高校必须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