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史不仅知识性强,缺乏叙事性,对现在的高中生和90后的青年教师来说,又是一个相对生涩、抽象的概念。如何把枯燥的农业史讲"活"?在教学中把握应有的叙述结构和问题链设置显得尤为必要。对此,笔者以"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为例,对如何陈述史实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细看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27题,笔者认为该题答案对史料的解读不准确,值得商榷。试题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疑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此的要求是: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缺乏全面系统的把握,仅停留在对这一制度的最初认识上。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历史》必修3《启蒙运动》一课对卢梭的思想进行了简要阐述,其中提到: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但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的叙述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就此问题发表拙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分析与目标确定 “启蒙运动”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内容。由于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教与学的铺垫,学生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展开,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人文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江西省立民众教育馆成立西山万寿宫地方整理处。在4年多的时间中,对以西山万寿宫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多方面的民众教育和乡村改进工作,对于刷新当地农村面貌、促进当地农村社会进步,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改进农村的实验,既源于地方主政者熊式辉的个人意志,也是对当时全国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乡村建设运动浪潮的回应,是当地农村现代化的早期全面尝试。其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农村现代化的继续进行都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途贸易自古以来就是商业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经历了一个滥觞、肇始演进到兴盛发达的历史过程。[1l在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下,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却呈现出繁荣景象,尤其是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细看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26题,笔者认为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的原因值得商榷。试题如下: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每一步探索和改革都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此,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进行了相关考查。笔者无意褒贬试题.只是站在求实的立场.认为该题值得商榷,以求证于同仁。试题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有学者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评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1]。那该如何推进深度学习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建议,通过对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可见,深度学习聚焦于问题解决、深度思维、体验与反思等,这都离不开真实问题情境的介入。笔者以“人民解放战争”为例,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以史事发展形成叙事框架,在宏大叙事与微观细描中交相辉映,但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如何讲完、讲好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不免令人焦虑。应对新教材,教学要有新思路。崔允漷教授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有效对接。[1]笔者认为,大单元设计的核心是抓住串联知识的主线,尤其是应关注新教材的隐性主线,并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