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全国各地语文教师和语文工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四十四个流派.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陆继椿同志设计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派.因为这一派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有“序”,“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被同行称为“得得派”.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五册有一篇《芋老人传》,借芋老人和相国之间有关食芋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时、位之移人”的道理,抨击了“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比比皆是”的现象,寓意深刻,颇具哲理。 但是,这个贯穿全文的“芋”究竟为何物,却并不为我们这里的语文教师所尽知。近日在听课与闲谈中,发现有的教师把“芋老人者”训为“种‘洋芋’的老头”,有的说“芋”是“红薯”,还有的说是“洋姜”,并以此教学生,不免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和苦恼:尽管我们把一篇篇文章拆成一堆堆“零件”,费尽气力地加强了字词句,主谓宾,并列、因果、转折……”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尽管我们滔滔不绝地分析了内容上的“微言大义”,结构上的“妙不可言”,但让学生写一段文理畅通,前后一致的文字,往往很不理想。有不少同学的文章,或者语无伦次,或者前后矛盾,或者叠床架屋,或者跳跃过大,语言脱漏,总之是佶屈生硬,文气不畅。比如我校高中二年级的一位同学在回答“阿Q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的考题时,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海原中学张克庭80年代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一样,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作了不少探索,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控制论”为指导,研究作文教学定向、定质、定量、定序等内容;2.以“系统论”为指导,探讨作文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