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教版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工科专业通用)《数学》第三版在内容上作了较大的增删,系统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文字叙述上作了必要的修改,习题的题型上作了适当的补充,并纠正了不少错误,不失为一本较好的教材。但在本人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现按教材章节顺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教材第一册第96页例题4。教材原来的解法是错误的(见94年9月第二次印刷时的版本),后来在96年2月第七次印刷时,编者在例题的后面附加了“y1,y2的公共取值范围为X>5”这一条件,得出了正确结果。本人认为编者作这样的处理欠当。主要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容易让学生造成一种错觉,错误地认为如果题目本身不注明公共取值范围这一条件,解题时就可以不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这正是学生在初学这部分内容时最易犯的错误之一。4.例题与书后的习题(见第98页第5题)要求不一致,给学生尤其是职高学生独立解题带来困难。因此本人认为对这一道例题应作如下处理:不必在题目后面附加“公共取值范围是X>5”这个条件,因为题目本身并没有错误,主要是编者的解题过程有问题。教材应在解答过程中增加使两个函数有意义的条件,即增加“X~2-2X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三种求极限方法教学中的几个反例,探讨了极限求法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反例,对学生准确地掌握定理、公式和法则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