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今大学语文受到冲击,甚至日趋边缘化.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遭遇冷遇的原因,并对大学语文的出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浒故事兴盛于宋元时期,主要以“说话”形式流传,其受众主要是市民阶层。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因此,其故事能否被市民接受对创作者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浒传》中,尤其是其所宣扬的侠义行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李渔在把剧本搬到舞台上演出的过程中,首先着重剧本的选择,侧重从演员水平的提高和剧作演出效果的角度分析,提出了"别古今"、"剂冷热"两个选剧原则;其次是对选定剧本的改编工作与自身的演出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变调的三种方法--缩长为短法、变旧为新法、拾遗补缺法,形成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剧本选编理论.  相似文献   
5.
茨威格的"链条小说"——《初次经历》、《热带癫狂症》和《情感的迷惘》,从童年、成年、老年的视觉来观察人的心理情感,展现了"激情的黑暗世界的幽明"。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人物形象的心理典型性,内外双重的框架结构,第一人称追忆叙事。  相似文献   
6.
方苞,据《四库全书》载:苞字凤九,号灵皋,亦望溪,桐城人。康熙丙戌会试中式举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落职修书。方苞生于康熙七年(1668年),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清代著名古文家,被认为是桐城派的开派人物。  相似文献   
7.
方苞,据《四库全书》载:“苞字风九,号灵皋,亦望溪,桐城人。康熙丙戌会试中式举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落职修书。”方苞生于康熙七年(1668年),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清代著名古文家,被认为是“桐城派”的开派人物。著有《周官集注》、《周官辩》、《周官析疑》、《考工记析疑》、《仪礼析疑》、《礼记析疑》、《左传义法举要》、《春秋通论》、《春秋·直解》、《春秋比事目录》、《离骚正义》、《方苞文集》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卡夫卡同父亲之间曲折复杂的关系在其文学创作中的反映这一角度展开论述,着重分析卡夫卡从父亲那里受到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卡夫卡从反抗鄙视畏惧父亲到希望得到父亲理解的过程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电影与文学是互相需要并且互不相同的两门艺术,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拍摄而成的电影与文学原著理论上是两个不同的作品,电影没有必须忠实于文学原著的义务,不能把是否忠实于文学原著作为评价电影作品的标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多媒体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诵读教学法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本文在介绍传统教学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说明了诵读教学法的四个环节,即熟读、背诵、吟诵三部曲;精思、揣摩二重唱;精读、略读相辅相成;读写结合,相互促进.并指出了诵读教学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