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图为初二课本图5—18所示的压强计。应用这个压强计,可以证实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等问题。但是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图5—18压强计能否直接测液体的压强? 我们认为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并不等于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因为液体对橡皮膜产生作用时,橡皮膜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这个弹力的方向跟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力方向机反,因此,通过橡皮膜并经封闭空气传递到U形玻璃管左边液面  相似文献   
2.
解物理题得出答案后,多数学生认为完成了解题任务,题目的作用亦发挥殆尽,似乎没有反刍的必要了。其实这种见解是片面的。算出答案以后,题目还有很大的剩余价值。诸多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答案进行再探讨,充分利用题目的余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有利于开拓新的领域,扩展学生的思路,化知识为能力。因此,指导学生对解题的答案进行再探讨,应是物理习题教学的重要环节。对答案再探讨,大致可以分下列七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高考物理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单是使学生巩固知识、重温学习方法、熟练解题技巧的过程,而且是知识的再学习、学习方法的广泛形成和积累、学习动机的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的不断严谨的过程。进一步讲,更是学生心理品质逐步纯正、自身素质有效提高的过程。多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知识、方法、态度,动机和心理品质等方面来指导高三学生搞好物理总复习,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提高了复习效益。我们体会到,在高考物理复习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十则关系。下面分别予以阐述。一、纲内和纲外的关系我国没有学科考试大纲,因此,通常以教学大纲作为复习的准则和依据,但是不少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7页上有“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用压强计来测量。图5—18是一个用U形玻璃管制成的压强计。”的文字叙述。其实,这是完全独立的两句话,并不意味着用图5—18所示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能直接侧出液体内部压强。也  相似文献   
5.
有人在分析竖直上抛物体的运动时说,当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即时速度为零,即相对于地面这个参照物的相对速度等于零,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至少可以说,物体处于瞬间静止状态,这种说法对吗? 答:上述说法是欠妥的。判别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总要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通常选取地面为参照物。但是判别时,不是以它相对地面的即时速度是否为零而作结论的,而是以它相对于地面的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课本是在引入电阻概念以后,再阐明用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的比值来表示导体的电阻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这部分内容作了调整,在第五节研究“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时,就引进了电压跟电流强度的比值,用这个比值得出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这样,不但为电阻概念的引入作了坚实的铺垫,而且突出了用比值来定义(表示)  相似文献   
7.
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的实验中,常因操作不慎给所测定的比热值造成偶然误差。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定性分析一下不规范操作对所测比热数值的影响。分析的依据是混合法测定物质比热的原理所遵循的热交换式Q_吸=Q_放,设待测铜块的质量为m_1,比热为C_1,初温t_(01),量热器小筒内所盛水的质量为m_2,比热为C_2,初温t_(02),两者混合后的温度为t,将这些数据代人上式后,经整理可得待测铜块的比热的测定值为:  相似文献   
8.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跟过去历次版本的初中物理课本相比,有很多特色,其中之一是编入了内容极为丰富的物理小实验,据不完全统计,两册物理课本除了有25个写入正文的小实验外,还有46道编入练习中的小实验题。物理小实验教学已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任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一定要认真搞好.  相似文献   
9.
有的教师对初中物理第二册(试用本)图6-31、6-32两个演示输电线上能量损失的实验提出了疑问:(1)比较输电线上电能损失多少时,要确保输送功率相等。现在实际情况是图6-32的输送功率比图6-31的来得大,所以,图6-32实验中小灯泡比图6-31实验中的亮,不足以说明后者损失的能量少。(2)在图6-31实验中,当E、F逐渐远离A、B时小灯泡确是更暗一些,但损失在输电线上的能量是否就增多呢?当E、F滑至B、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界定作了调整,“压强”概念由“学习”改为“理解”,苏州市2012年中考物理命题为顺应这一变革,及时地编制了一道“重量级”的压强选择题.本文拟对该题作解析和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