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历程、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课后服务旨在缓解学生课后学业管理困境.课后服务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看管与监护为主的起始萌芽期、以三种服务模式为主的独立探索期和以地方特色发展为主的整合规范期.课后服务存在经费来源方式受限、相关主体权责不明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整合利用多种资源;明确相关主体权责利益,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兼顾安全与教育服务,为课后服务提供坚实有力保障;健全服务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购买社会服务,提供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构成人的全面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相对较弱,大学本科教育在注重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特别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比之文科学生在当前更显得重要和急切。处在世纪之交的90年代,加强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关系在我国,历来认为教育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些认识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教育的地位、作用和目标逐渐得以明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将教育放在基本国策的位置上;“科教兴国”方针的提出,确立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的素质”.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社会、学校、教师乃至学生较多地关注理论、知识和技能等各类具体知识的传授和学习。80年代,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试论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⒇张孟英(中山大学教务处,广州51027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总则”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衡量高等教育的成绩和进步,明确今后的工作规划和计划,都必须从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与社会历史发展背道而驰的非廉文化,正潜移默化地转变着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本文指出了非廉文化的涵义,分析了非廉文化对官员心态以及人们认知观念的影响,强调要构筑一种先进的廉政文化以弱化非廉文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情态,需要我们紧密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理论,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积极推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对于保障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