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富俭 《中国教师》2009,(Z1):452-453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具有特殊的作用。兴趣可以激发一定的感情,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兴趣可以培养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2.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搞好首因效应极为重要.教学是双向交流,如果学生对教师或初中数学课的第一印象不佳,势必影响到今后的教学效果.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他们往往凭直觉下判断、做推理、得出结论.因此,在初一学生接触数学这门课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开个好头,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解放,学术自由。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是荀子的教育思想。而"因材施教"则是中国教育先驱孔子的成功教育理念。它们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是我们的祖先贡献给世界教育的双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同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中国教育先驱、先哲,留给我们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我们应当怎样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并运用到教学中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思考并运用他们的教育思想,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