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何物“均田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在 2 0 0 4年第三期、第四期上连续刊发了张尚谦教授的《何物“均田制”》一文。文章提出北魏均田令是在“均田”名义下制定的带有赋税品式色彩的“户籍样” ,不是分配土地的法令 ,后来增添了垦田法 ,它也是“府户”的“户籍样”。北魏有两种户籍编制格式 ,并对“均田制”概念以及关于“均田制”的各种解说提出了质疑与批评。文章认为 :以前对“均田制”的各种解说 ,把中国一段社会历史发展描绘成古代国家行为推动的结果 ,社会经济是国家控制经济 ,歪曲了社会经济基本上是自发发展的真实情况。文章“言之有理、持之有故” ,本刊将此作为学术研究中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2.
不了解“品式”制度 ,治史者把北魏以“均田”名义制订的“户籍样”误解为国家向农民分配荒地的法令 ,提出了“均田制”的说法 ,严重曲解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本文剖析了“均田制”解说中一些根本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九品混通”是西晋赋税的征收方法,与户分九等的户品制和《户调式》相互协调、配合。《户调式》,赋税的“标准样”,包括一个“一夫一妻占田百亩”的“户样”,即“标准户”,以及“标准户”交纳百亩之半的赋税额而构成的“赋税标准额样”: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标准样”是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依样”定户上下为九等,每等税额各有差,但一等户和九等户(二等和八等、三等和七等、四等和六等)交纳税额相加再平均,仍然相当于“标准户”交纳的“标准赋税额”,这是“九品混通”的基本意思。“五斗米”,汉末魏晋时户等租差数额、赋税征收的最低租额、最低的加“俸”租额。不大的数额,却经常使用,十分流行并为人们所熟知。陶渊明借用“五斗米”这一广为流行的术语来比喻县令薪俸的不足道,“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说“不为当一个小小县令,拿那么一点薪俸而向乡里小人折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