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中国古代小说称名源自"子书",形成了悠久的"子书"传统,受其影响,小说的文类属性也带有明显的"说"的特点;小说之"说"的"立说"、"解说"属性影响到小说的叙事,形成了主观化的叙事方式;其以"说"统"事"的言说方式则成为小说"文体众备"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日描写是曹雪芹运用民俗事象创造小说悲剧景观而为我们的提供的一个特殊视点。通过这个视点 ,我们可以看到红楼世界中的三种不同生命形态及其蕴含的死亡意旨 ,并且昭示出贾府的悲剧正是其自身存在方式所酿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同治年间修撰的《六安州志》保存了一批古代六安州的珍贵文学资料,这些资料描绘出六安州I文学写作地图的轮廓,具有潜在的文学史意义,即它以原生态、隐性书写形式,描绘了文学史多层架构的空间图谱。  相似文献   
5.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对于《金瓶梅》所塑造的潘金莲这一形象,否定多于争论。有人说,“小说塑造的潘金莲这个人物的名字,已经成了淫妇的代名词”,还有人说:“一淫二妒三善骂”——三者之中,最主要的还是一个“淫”字,她那刻骨的妒嫉和恶毒的咒骂往往就是跟她的淫心淫行结合在一起的。这个妖冶的女子身上,充满着永不休歇的性的渴望。乾隆刊本《四大奇书第四种读法》三十二,更是直截了当地说“金连不是人”。这些观  相似文献   
7.
比兴思维是诗性思维,它兼有隐喻性与转喻性,其在作品中的建构机制,赋予作品一个诗性结构。《红楼梦》的“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寓言性叙事结构,正体现了比兴思维“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诗性建构机制;《红楼梦》通过“以象运事”、“预叙”控制和比兴思维多种表现手法的交融,呈现出叙事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9.
杨义先生提出的“大文学观”有其前瞻性、综合性,但也有种种不确定性,作为概念它也存在修辞性、比喻性,因而不是一个很精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