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长期以来,“艺术创作要适应群众发展着的审美需要”这个口号被视为绝对真理。本文则认为,审美需要并非总是显露于外,任你掌握。它常常是潜在的、事前难以确定的,从而导致对它的“适应”也就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话。潜在的审美需要实际上表现为作品与接受者的潜在趣味结构之间的一种合拍的关系。所以,归根结蒂,艺术创作所要面对的乃是公众的趣味结构,艺术创造贵在激活它。由于这种趣味结构是在生活实践与艺术接受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创造最要紧的是从审美的角度有效地作用于公众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接受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肯定了艺术国际化论点所强调的人类艺术共同性因素将会增长的见解 ,同时以缜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论证辩驳了我们在艺术上只能亦步亦趋地追赶西方的结论 ,提出了艺术家只有在宽视野、深扎根的理想状态中 ,凭直觉进行艺术创造 ,才能扬己所长 ,发挥艺术作品的闪光点 ,真正掌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情感的形象显现。这个命题用在抒情诗、写意中国画和西方现代所谓“热抽象”艺术上,恐怕不会引起人们的很多争议。那么,怎样理解以再现客观现实生活或事物为特征的艺术也是情感的形象显现呢?下面从再现性艺术的角度试作分析。艺术作品中所再现的客观现实生活总是以人的情感生活为中心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各种再现性艺术,便会立刻发现那再现农村生活的作品,并不太关心农民种地的过程,而是着重反映生活矛盾、风俗人情、爱情趣味以及魄案惊奇悲欢离合的情节。……如果直接再现农家生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艺术创作要适应群众发展着的审美需要”这个口号被视为绝对真理。本文则认为,审美需要并非总是显露于外,任你掌握,它常常是潜在的、事前难以确定的,从而导致对它的“适应”也就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话。潜在的审美需要实际上表现为作品与接受者的潜在趣味结构之间的一种合拍的关系。所以,归根结蒂,艺术创作所要面对的乃是公众的趣味结构,艺术创造贵在激活它。由于这种趣味结构是在生活实践与艺术接受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创造最要紧的是从审美的角度有效地作用于公众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接受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