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从当前中小学心理课教学模式建构问题出发,就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引入心理教学这一构想进行了阐述,全文分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简介、主题活动引入心理教学的优越性、将主题活动引入心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我们在讲授功的概念时常会进入"说文解字"的古典的教学轨道.于是,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力的功是指力对运动物体的哪个方面有"功劳"?有"贡献"呢?学生们通常会错误地回答:对物体的移动(位移)有"功劳"和"贡献".其实,在物理的逻辑中物体发生位移是可以不需要力的,因为物体运动是可以不需要力的.我们在初中教材中关于功的切入角度很容易导致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学习任何东西都应从它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入手,功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就是:恒力(与位移方向相同的恒力)做功.因此,按此恒力做功的公式"W=FS"来切入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初中的物理教材就是这样处理功的概念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初学者较轻松地把握住功的概念,并能很快地进行简单运用,在活动中去感受它,在运用中去熟悉它,至于它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就只能留到后面去发现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